腊科的温度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檐下纪年

铁钩悬垂的腊肉是倒长的年轮

盐粒在肌理间拓印着茶马古道

祖父的搪瓷缸结满霜花

半世纪前未拆封的家书

正在柴烟里一点一点褪去邮戳

青石板用苔藓修补了断代史

牛蹄从陈年的积雪拔出

福泉广场的放牛人解开绳结,放出

石缝里囚禁的七代月光

柿子把阴雨酿成琥珀

坠入檐角瘦金体的水洼

花海修辞学

群山在云雾中临摹《千里江山》

油菜花将黄金语法铺向天际

诗人拾起跌落的韵脚

每个花粉囊都藏着北斗坐标

阿嬷的银镯沉入蓝靛染缸

针尖在土布上迁徙星群

她把情歌折成纸船放入月牙池

涟漪里浮起光绪年的状元笔锋

二维码在祠堂墙角发芽

将唐宋烟雨转译成云端数据

苔藓爬上石狮左瞳时

光伏板正收割瓦檐遗落的银河

火塘对位法

彝语在弦子上开出马缨花

汉语新诗与古谣煨在陶罐

皱纹斟出苞谷酒,火舌舔舐

整个滇东南的黄昏

掌声惊飞梁间旧尘

童谣在牛铃里返青

腊肉与光纤交换盐分时

新时代的雨水正漫过

马关县志的折痕

归途拓扑学

快递车驮着乡愁穿过北斗导航

古井咽下整片星空,吐出

彝汉双语的炊烟方程式

晾衣绳悬垂的彩褂在风中

排演弦子舞的代数结构

祠堂飞檐接住卫星信号

红辣椒突然朗诵起

青石板纹路里溢出的春天

时光腌制术

老腊肉继续风干唐宋的月色

将岁月压成可扫码的琥珀

当彝调漫过5G基站

整座村庄在重新编译

自己的花期与潮汐

阁楼上的苞谷堆成象形文字

留守儿童用粉笔画下

山那边父母打工的经纬度

武状元府门口的拴马石

瘦了又瘦,而村口老柿树举起的灯笼

照亮了快递单上那未干的泪痕

【作者简介】李潇懿,女,壮族,文山州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网、新华网、《文山日报》等网站报刊发表作品。(剩余0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