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闻而志之
中国古代的讽喻表达,应该可以追溯到《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有大量的讽喻,比如《硕鼠》之类的,而《庄子》,简直就将讽喻推到了高潮。
《山海经》是怎么来的呢?那都是大禹看到的故事,伯益取的书名,夷坚听说后就记载下来了。洪迈就是那个夷坚,《夷坚志》,南宋版的《山海经》。
洪迈的笔记《夷坚志》,整整写了六十年,420卷的体量,几乎可以和官方的《太平广记》有得一拼,但我们现在能读到的只有一半左右,其余都已散失,它包含了笔记志怪中的各种故事,尤以神仙、鬼魂、精怪、灵异、前定、因果报应等居多,当然,也有不少忠臣、孝子、节义、阴德、禽兽、医术、梦幻、奇异等门类,丰富的内涵,不妨将其看作是两宋三百年民众的生活史、风俗史和心灵史。(剩余1561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