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恶性事件之下,普通人如何自处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不要等,等多一会儿,创伤就会更深,对受害者与目击者的后续心理影响也会越大。”
恶性事件发生后,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博士张蔚在2024年11月12日的朋友圈写下这段文字。他认为,公共恶性事件的受害者,所指的不仅是受到伤害的个体,还有更多因此事而产生心理和情绪创伤的群体。
研究犯罪心理学多年的张蔚认为,“任何事物对个体的影响本就不同”,至于为何目标是群体而非某个体,就必须考虑到犯罪者所处的个人具体情境,即最终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核心事件。(剩余225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