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的绿色“治”向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世纪90年代,堰河村是一个“见山山秃头、见路路断头、见水水断流、见人人犯愁”的落后小山村。因不少村民通过砍山卖木、卖石来养家糊口,越穷就越破坏,全村陷入了“生态破坏、贫困落后”的恶性循环。

2000年后,全村党员干部带头开荒种茶,终于让大家走上了发展茶产业的脱贫“快车道”。

那时,漫山遍野、茶香四溢,然而一位前来采风的画家,却给我们敲响了“绿色的警钟”。(剩余1099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