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救赎、新英雄与历史想象

——论21世纪以来中国谍战电影的现代变奏


打开文本图片集

谍战片作为中国电影长期以来的特定创作题材之一,在经历“二战-冷战-后冷战”的政治环境与文化氛围后,显现出颇为特殊的发展脉络。这种脉络或可推演至身负重大任务的影片《天字第一号》(1946)、《黑夜到天明》(1947)、《忠义之家》(1946)等[1],再至十七年时期表现革命兼建设功能的集合体《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神秘的旅伴》(1955)、《虎穴追踪》(1956)、《国庆十点钟》(1956)、《羊城暗哨》(1957)、《英雄虎胆》(1958)等影片,而后经过叙事技巧浸润与娱乐属性汇拢,谍战片在自身重构中拥有更富现代意义的类型特征,涌现出《保密局的枪声》(1979)、《特高课在行动》(1981)、《蓝盾保险箱》(1983)、《波斯猫在行动》(1986)等。(剩余8618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