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石钟山记》循名责实表达愤激不平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三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途中恰巧长子苏迈被任命为饶州德兴县县尉,于是苏轼送儿子赴任,路经湖口。父子俩顺道游览鄱阳湖与长江交接处岸边临江雄峙的石钟山,写下了《石钟山记》。文章记叙作者探究石钟山得名缘由,其中一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有振聋发聩之效,被认为是苏轼具有实践探索精神的明证,并且印证了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剩余5751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