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鱼离水”的农村名校生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个从农村考入名校的孩子会经历什么?在他的人生出现转折的4年后或10年后,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

近两年,农村名校生在互联网上受到不少关注,类似的问题被反复提及。可公众的讨论大多基于对这个群体的标签化特征和刻板印象,例如,他们更擅长答题,但缺乏开阔的视野。

在这种偏见之外,“农村名校生”的身份在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历程中,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如何体验和认识自己人生转折的意义?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又有哪些独特的收获?

为了找到以上答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谢爱磊,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专门做了一项长达10年的调查,深度追踪了上海、广州、武汉与南京的4所“双一流”高校里的近2000名学生,并将采访与研究成果汇成了专著《小镇做题家:出身、心态与象牙塔》。(剩余3173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