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精魂 赋体新声 文化承传

——读段维《桂子山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三、赋体美学的承传践行

晋人皇普谧曾说到赋:“引而申之,故文必极美;触类而长之,故辞必尽丽。然则美丽之文,赋之作也。”(皇普谧《三都赋序》)赋被誉为古代文体中内容丰富、形式华瞻的美文。“中国传统美学最值得欣赏之处,也就是它的最主要的当代意义在于,她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诗意的栖居之地。[3]

《桂子山赋》传承古代骈赋、律赋的美学传统,吸纳前人的写作经验,力求辞赋写作有所变化与创新,在一篇八百余字的赋文中,将其文体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读后意犹未尽,美不胜收。(剩余3586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