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视域遮蔽下的视角位移

——重估“杭州会议”的作用及意义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20世纪80年代是文学昌盛的年代。似乎每个青年都是文学青年。像《人民文学》《十月》《当代》《北京文学》《上海文学》这样的文学期刊家喻户晓。编辑、作家、评论家东奔西走,忙于参加各种文学会议,“杭州会议"便是其中之一。如今看来,无论是会议的规模还是级别,“杭州会议"都极其普通。然而,这样一个普通的讨论会后来竟被看作当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会议,恐怕与“寻根文学"的兴起存在关联。(剩余10621字)

试读结束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