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异秉》与改革开放初期的“致富”想象
汪曾祺在1970年代末重新走上小说创作道路时,一开始写的《骑兵列传》《塞下人物传》《黄油烙饼》等小说,都是反映新中国的各类人物命运,或所谓极左路线对人民生活的危害,与当时的主流思潮如“伤痕文学”并无二致。但他很快就改弦易辙,回头写起旧时代的生活,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声名鹊起。一般的文学史著述在介绍汪曾祺时,提及的作品主要是《受戒》和《大淖记事》,特别是前者受到更多关注,论者也就常常由此归纳出作家的创作主题和风格特征,如“家乡记忆”“乡土”“风俗画”“民间”“怀旧”“自然”“和谐”等,典型的说法是“汪曾祺远离当时的意识形态热点或时代精神,他的作品只是自己人生经验和回忆的表达”①。(剩余755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