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络·市井·语言
——解读《繁花》的几重视角
《繁花》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可以说是众望所归。2012年前后金宇澄创作这部小说时,文坛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创作已有质疑,与此同时,呼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回归的声音也不绝如缕。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繁花》首先在网络上掀起波澜,赢得沪语读者的喜爱,其后经由作者改编出版单行本,获得了更多读者的青睐。小说的成功首先在于揭示了历史与现实的共生同构,既书写了个人的历史,又书写了社会政治的历史;小说的出场方式和与读者的互动正是带有后现代特征的虚拟世界的“狂欢”现象;小说对市井生活的传达中,写出了上海的城市环境与面貌,以及由此带来对都市文学的书写难题的突破;小说在语言表达上,则是将沪语和普通话进行相互渗透、融合,表现出一定的写作策略。(剩余744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