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迷雾与追寻
——论《登春台》中的现代性反思书写
回看格非以往的小说,对于存在境遇的永恒追问几乎是其一以贯之的核心命题。社会的变迁从未停滞,格非对于人类存在意义的追问也未曾停止。从生机勃发又喧嚣嘈杂的上世纪80年代到高歌猛进又欲望漫溢的90年代再到功利化泛滥的21世纪,中国社会始终不缺少悲剧。格非的小说以细节丰盈又寄托遥深的“写意”方式,展示了一幕幕极具历史纵深感的社会与人生悲剧:《江南三部曲》勾勒出清末民初到改革开放后近百年巨大社会变迁中三代人理想的幻灭,《望春风》呈现了自新中国成立前后到21世纪初前现代中国乡村缓慢而不可遏制的衰朽与乡土“风景”的凋敝坍塌,《登春台》则延续了格非对社会变动中人之存在境遇的深刻探询,刻绘了在21世纪的中国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蔓延侵蚀下四个命途多舛的人,他们的人生轨迹走过中国大地上纵横交叉的小径最终纠结在位于北京的“春台路”。(剩余616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