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繁花》改编
导语:自金宇澄的小说《繁花》被王家卫影视化以来,对小说与剧集的讨论愈发热烈。作为一部具有强烈时代和地域特色的作品,其反映了20世纪末上海的文化氛围和市民的生活方式,而“1990年代”“上海记忆”等话题更是读者与观众讨论的热点。以下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繁花》的影视改编进行分析:有的聚焦于电视剧对“上海腔调”的建构与“不响”美学的表达,探究影视如何用镜头和影像呈现上海独有的文化记忆,同时分析剧集的结构安排、旁白叙事等叙述方式,论述剧集对原著细节与精神内核的继承;有的以苏州河、黄浦江和东方明珠等意象为入口,探究小说与电视剧对上海形象的再现方式,比较二者对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城市形象叙述的异同;有的从故事基调、人物形象与声色光影等方面比较分析小说与影视的不同,探究影视如何将文学叙事转换为视听表达,总结二者在立场与气氛上的特色。(剩余1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