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围剿下的民族品牌启示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你是不是也以为,日常所见所用的中华牙膏、大宝、苏泊尔、太太乐鸡精、南孚电池等日用品,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民族品牌。结果却被狠狠打脸,它们都早已不姓“中”。

你知道为什么鸿星尔克、白象方便面一度那么火,不光是因为捐款、土坑酸菜事件,而是因为它们是国产品牌的捍卫者,是铁骨铮铮拒绝外资的民族企业。但是,像这样的民族品牌如今我们还能说出几个?为什么很多我们熟知的民族品牌越来越不纯粹?为什么有些民族品牌被外资并购之后就慢慢消失了?外资和民族的联姻,真的都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吗?

事实证明,很多中国本土品牌脱离中国身份、外嫁跨国公司,面临的结局无非就是衰退消亡、被贱卖、奋起反击,只有那些独立自主、倔强发展的民族品牌,在商界的血雨腥风中岿然不动。(剩余4190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