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发现科学革命:民国北碚“科学”与“地方”的互构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近代中国经历了一场科学革命的洗礼,它发端于清末民初,勃兴于二三十年代,抗战以后日渐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基本面貌。以往对科学革命的认知,受西方科学史的影响,多聚焦大科学家和城市,关注正式的科学组织和成建制的学科,对科学下乡并如何改变乡村关注不多,对科学的流动性、本土化、在地化研究不足。本文以中国第一所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它如何将科学观念本土化、制度化,用现代科学的观念和文化推动乡村的转型,创造性地重塑地方社会的经济、文化基本面貌。(剩余26360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