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往“频道”的校准:媒介化时代我国公共政治交往话语风格的偏误与匡正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5443(2025)01-0035-11
基金项目:
一、研究缘起
公共政治作为一种“以公共性为内在属性和价值取向,以公共利益的形成、巩同、发展及优先实现为内容的具体政治形态”[1],历来就与交流、沟通、传播、协商等密切相关。在传统政治时代,公共政治的交流、沟通主要是指公民在现实的实体空间中就某些公共问题通过面对面所进行的小范围内的沟通,如茶馆、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等;在大众媒体时代,虽然现实的实体空间依旧是公民参与公共政治交流、讨论的主要空间,但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其逐渐开始在公共政治的交流、沟通中发挥作用,但由于大众媒体的版面、频道等传播资源比较有限、新闻媒体的接近性与互动性较差等原因,大众传媒在公共政治的交流、沟通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其形式也主要是公民通过报纸的读者来信、广播与电视的热线电话等方式间接地进行;而随着媒介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对社会各主体的普遍赋权,网络空间逐渐成为当代人生活、工作、学习的新空间,政治的运行,包括政治沟通、政治参与、政治决策等,甚至是日常行政工作,也越来越受媒介的影响,以至于一些学者将当今的政治称之为“媒体政治”“媒介化政治”。(剩余1826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