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定方法

——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以小流域为单元明确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范围是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福建省长汀县属于粤闽赣红壤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以轻中度水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形式为面蚀、浅沟蚀、切沟蚀。利用DEM数据、水文分析工具划定长汀县小流域,再采用“1(基础指标)+N(区域特性指标)”的模式,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小流域,划定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结果表明:①结合县域水土流失特点、自然条件等综合因素,长汀县选取1项基础指标+3项区域特性指标作为划定指标,只要符合其中任一项指标的小流域即可划定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②长汀县共计划定14条小流域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307.37 km2,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中确定的重点治理区面积267.81 km2较为接近,且分布合理,契合实际。(剩余5377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