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植方式下釆煤沉陷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植被恢复;栽植方式;土壤养分;黄河流域
[摘 要]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选取油松、樟子松、俄罗斯大果沙棘、胡枝子、紫穗槐等,采用保水剂、营养袋、客土、原土栽植等不同栽植方式进行造林,研究釆煤沉陷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栽植方式对釆煤沉陷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影响明显:①在客土栽植方式下,俄罗斯大果沙棘成活率最高,达96.3%,其冠幅、高度、盖度及林下土壤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为最高;樟子松成活率68.1%,平均高度71.4 cm,但土壤全氮、水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均最低;油松成活率为65.7%,胡枝子成活率为51.7%,紫穗槐成活率仅10.6%。(剩余563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