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水保林地土壤水分变化
——以平凉市葫芦河流域为例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键词]水保林;土壤水分;植被恢复;黄土丘陵沟壑区;葫芦河流域
[摘要]为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建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选择平凉市葫芦河流域分批建设的水保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典型样方,采用TRIME-PICO IPH2型土壤水分传感器对水保林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进行测定,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水保林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时间、不同林分结构特征(林分类型、林分密度、郁闭度、生物量)及不同立地条件下水保林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时间条件下水保林地平均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大致呈现几个阶段,在恢复35 a后水保林开始受到土壤水分胁迫的影响,而受到水分胁迫影响的首先是土壤中间层;地形因子中影响最为直接的因子是坡向,平均土壤含水率阴坡最高,半阴坡和半阳坡次之,阳坡最低,结合坡度因子,为提高植被成活率宜选择坡度20°以内的阴坡、半阴坡宜林地;林分类型对各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纯林地>混交林地,但也存在区域差异;林分密度2 000~2 200株/hm2时平均土壤含水率最高,达到8.33%;郁闭度0.75~<0.80时水保林遮阴保水效果明显,平均土壤含水率达到最大值8.18%;刺槐林样方生物量3~<4 kg/m2时平均土壤含水率达到最大值8.96%。(剩余695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