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乡土志中的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表达

——以四川地区乡土志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美国学者格林菲尔德认为,传统认同的危机是导致现代认同产生的必要条件①。自鸦片战争以后,“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强烈冲击,清政府被迫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落后性与西方国家的先进性,中国传统的“天下观”逐渐解体,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国家观”;尤其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基于皇权正统性和道统合法性为基础的国家认同体系全面崩溃。(剩余6376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