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诵读到静读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唐之前,未有摹印之法,凡书籍皆写本,人以藏书为贵,学者受传录之艰,以手抄为勤,吾身可殁,至宝难得,故其诵读亦精详。之后,印刷术普及,读书人生态随之变化。

苏轼谈及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感慨“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剩余1093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