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葡萄胎妊娠后绒毛膜癌的临床诊疗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的 探讨非葡萄胎妊娠后绒毛膜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住院的非葡萄胎妊娠后绒毛膜癌患者81例,对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5(28,4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其中6例患者的初治化疗方案为单药方案[甲氨蝶呤(MTX)或5-氟尿嘧啶(5-FU)],56例患者为5-FU、MTX联合依托泊苷(VP-16)化疗方案(简称三联方案),11例患者为EMA/CO[VP-16、MTX、放线菌素D(Act-D)/环磷酰胺(CTX)、长春新碱(VCR)]方案,8例患者为其他方案(5-FU联合Act-D或5-FU、MTX联合Act-D)。(剩余1269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