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八旗制度是满洲早期的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建于努尔哈赤时期。其户口编制大致是这样的: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满语“大箭”,汉语译为佐领),五牛录编为一甲喇(满语“队”,汉语译为参领),五甲喇编为一固山,每个固山各有黄、白、红、蓝颜色作旗帜,因此汉语把固山译为旗。原先人少,只分四固山(旗),以后人口增多,又增加四固山,在原来旗帜周围镶一道边,即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合起来称为八固山,即八旗,约六万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无事耕猎,有事征调”,每旗由一个满洲贵族管理。(剩余251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