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通胀”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网上有一个看似有趣实则很严肃的讨论话题“我经历的语言通货膨胀现象”,向网友征集当今用语越来越夸张、描述经常大幅超过事实的例子。

比如,今人把沉溺于网购时兴奋刺激、事后又懊悔不迭的经历叫作“剁手”,奇思怪诞的想象叫作“开脑洞”,竭尽所能叫作“使出洪荒之力”,面对美食诱惑会说“馋哭了”,实用效果不错的东西称为“神器”……现代人正在鼓励并放大语言的虚浮不实程度,就像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流派,对忠实于自然再现的绘画艺术不满,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和色彩呈现主题。(剩余993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