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引领:体校参与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的可为、难为与何为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96(2025)03-0063-08

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课后体育服务已由全面推广阶段步人提质增效阶段,其促进学生减负与身心健康发展的实践价值亟待进一步挖掘[1]。当前,课后体育服务不仅面临师资力量薄弱、运动风险顾虑、服务内容单一等传统问题[1-2],在引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后,又衍生出学科化培训倾向、教育公平性缺失等新问题[3]。(剩余14210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