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山水的个体忧怨和偏执风格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永贞元年的秋风掠过长安城阙时,柳宗元或许不曾想到,那卷贬谪的诏书竟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珍贵的馈赠。当他以戴罪之身踏入永州的荒烟蔓草,一方被放逐的山水,就此在宣纸上生长出惊心动魄的骨骼。

细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一个突出的印象便是描写景物真实生动,惟妙惟肖,而较少主观情感的直接表露。在这些游记中,水,有涧水,有潭水,也有溪水,这些水或平布石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或“流沫成轮,然后徐行”;石,有横亘水底之石,也有负土而出之石,这些石或“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或突怒偃蹇,争为奇状,“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游鱼,无不萧散自由,“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剩余1277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