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萧林:加强“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三线’建设时期的建筑遗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重要的历史见证。这些遗产多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筑设施长期闲置,结构老化、损毁严重。”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就“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出意见建议。
马萧林介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央提出“三线”建设战略,在京广线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和山西雁门关以南、贵州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实施以工业、国防、农业、教育等相关机构、人员转移,以及相关铁道交通、城市建设为主的国家建设布局调整。(剩余66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