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基质对附着细菌定殖演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探讨不同类型基质对附着细菌定殖演替规律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为利用周丛生物技术开展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通过原位实验,探究5种基质表面附着细菌的定殖演替规律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是各基质表面附着细菌的主要组成类群,变形菌门在各基质表面都是最先定殖,蓝细菌门和拟杆菌门一般在8 d后才会逐渐成为优势类群,厚壁菌门一般在16 d后才成为优势类群;PCoA结果显示,实验前中期(4~16 d)各基质表面附着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实验结束时(第20 天)各基质表面附着细菌群落结构趋同,虽有差异但不显著,基质材料物化特性对附着细菌群落结构影响主要在细菌早期发育或定殖阶段;网络结构分析和FAPROTAX功能预测结果表明,有机质类基质(竹子和木头)表面附着细菌群落共发生网络的复杂性、稳定性、传输性能和效率更高,网络节点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其细菌群落功能中的化能异养型和好氧化能异养型功能占比最高,消化分解水中有机物的能力更强。(剩余2099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