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本期“文学史研究”中,隐含了一个小的专题“1980年代先锋文学”,以别开生面的视角重新切入并打开了先锋文学的多重面向。张桃洲以1980年代与1990年代的诗歌出版物为线索,指出了1980 年代与1990年代之间诗歌发展呈现出交错、对峙等复杂关系,是对以往“断裂”说法与“进步”叙事的有力回应;蒋裕涵、王本朝在《有意味的形式:先锋小说与1980年代文学思想转型》中着重分析了先锋小说的形式变革所蕴含的当代文学思想意义;刘雪琛、杨晓帆则以批评家吴亮为典型个案,探讨了先锋批评对先锋文学的建构,拓展了文学批评史与文学史研究的双重视域。(剩余1059字)

试读结束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