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的困境与剧场的裂隙
——从《名优之死》看田汉创作转型中的文化政治博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50(2025)04-0071-05
一、引言
1920年代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檀变与价值体系重构。在新文化运动的余绪中,知识精英群体深陷"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方面,他们试图通过引入西方现代性思想改造国民性。例如,“被康有为推为精通西学第一人的严复,在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辟韩》《原强》《救亡决论》等文,向中国人系统地译介西方的世界观、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名著,尤其是《天演论》的翻译,成为一代中国读书人睁眼看世界的‘醒世恒言'";另一方面,传统伦理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艺术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割裂使得启蒙运动本身陷入结构性困境,正如学者高立克所言“它奠定了中国文化转型的现代方向,但却徘徊于文化与政治、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而未能完成现代性的价值整合”2]。(剩余814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