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韧性治理推进高韧性体系构建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内容提要 我国乡村治理在总体上表现为韧性治理,且形态不尽相同。乡村韧性治理主要形态有:新中国成立前“乡绅主导”下的简约韧性治理;集体化时期“全能主义”下的压力韧性治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政村治”下的自主韧性治理;21世纪以来权力“再下乡”下的复合韧性治理。尽管不同时期的乡村韧性治理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别,但它们都是以国家权力赋能为核心要素,以组织资源吸纳为基础载体,以有效社会动员为重要保障,并发挥着适应压力、吸收风险、自我恢复和自我发展的功能。(剩余15628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