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在东亚的接受与发展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所谓文人画,指的是饱学之士在闲暇时“寄托性情”所作的,注重笔墨趣味,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一种绘画样式。其作画历史可追溯至魏晋时期,但其理论的出现要等到宋代。宋代苏轼首先提出“士人画”概念,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士人画之精髓在于写其生气、传其神态。到了明代,苏轼的“士人画”在董其昌笔下演变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僧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剩余3726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