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穴位,安然入秋
    背俞穴与募穴均为脏腑之气输注、汇聚之处,且在分布上大体与对应的脏腑位置关系接近,是治疗相关脏腑病证时的常用配穴,按摩刺激也能使相关脏腑的养护事半功倍。
    萱同
  • 秋季养生,常按8穴
    它反映了该脏腑气血的盛衰,也可以用来治疗对应的脏腑病证及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所以肺腧穴不仅是治疗肺脏疾病的要穴,也是补益肺脏的首选穴位。
    曾芳
  • 内关穴:调控心率的好帮手
    络穴的主要作用是联系和调节表里两经,所以主要应用于表里两经、两脏腑病证的治疗。而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
    李文琳 丁德光
  • 内关穴:调控心率的好帮手
    络穴的主要作用是联系和调节表里两经,所以主要应用于表里两经、两脏腑病证的治疗。而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
    李文琳 丁德光
  • 五脏所恶,慎而避之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趋避引起脏腑病证的常见病因,对维护健康、减少疾病有积极意义。
    邓沂
  • 多元化教学法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肾功能失调的表现(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肾阴虚,依此类推,阴虚证+肝功能失调表现(眩晕、目涩、胁肋隐痛等)=肝阴虚,这样提炼出几个病证的共有症状,然后在此基础上加或减某些脏腑症状就变成了另一个脏腑病证
    马丽娜 闫彪 梁跃 高春妹
  • 李安洪主任医师运用“通经开咽”法针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证经验
    OSAHS的病因以痰湿为主,肺、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则生痰化湿易诱发OSAHS;肺经、脾经、肾经皆循行过咽喉,OSAHS发病时此三条经脉既有走行所过之处的病变,亦有相关的脏腑病证。
    贾婷 李安洪
  •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陈朝明发现,CGA患者多在肝俞、肾俞及脾俞3处有压痛,而背俞穴常用于治疗脏腑病证,故在CGA的治疗上多选此3穴为主穴,配合膈俞、血海及足三里调节气血,丰隆化痰祛浊,施以平补平泻手法,配合艾灸治疗,从病机根本上改善脏腑功能以缓解症状
    李青璇 汤小虎 汪宗清 聂红科
  •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改善脓毒症危重评分和预后的针刺选穴规律
    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主治头面五官疾病、胃肠疾病、热病、神志病等;任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被称作“阴脉之海”,总调全身阴气和精血,主治脏腑病证、神志病、虚证、妇科疾病等。
    舒传爱 盛林保 李奕祺
  • 基于《伤寒杂病论》构建“脉-证-经-穴”针灸诊疗模式
    而弦脉主肝,同时脾病见肝脉,木行乘土也,可知肝气乘脾证,而脏腑病证常取募穴[,故刺肝之募穴(期门)。
    朱嘉铖 孙晶 韩德雄 胡奇妙
  • 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伴焦虑状态临床观察
    俞、募穴从其解剖位置上看,基本与其所归属脏腑相对应,形成募穴-脏腑-俞穴前后对应关系,俞募相配一前一后、一阴一阳相互协同,体现了整体观念、以脏腑为本、阴阳相通的特点,对治疗脏腑病证疗效显著。
    闫丽超 章奇 李琳苹 郑肖 李素红 王超 陈利芳
  • 张震教授“疏调气机”理念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证经验
    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上,依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又提出了六经辨证体系与脏腑病证医治体系[7]。
    丁朝阳 张锦怡 向灵燕 姜丽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俞募配穴 俞募配穴法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腧穴配合应用,以加强腧穴之间协同作用的一种配穴方法[44],募穴与俞穴前后相配、阴阳协同,形成“募穴-脏腑-俞穴”这种前后对应关系,对相应脏腑病证有显著疗效
    侯春蕾 桂明泰 宋雨晴 周训杰 符德玉
  • 基于髓病主于肝胆辨治神经内分泌疾病
    但是,这种对应精神病与神经病的方法区分神病与髓病,将髓病、脑髓病、脑病等同,有些中医特色显著的髓系脑病又不能包括在内;按照五脏分类髓病,又把某些脏腑病证、髓病与髓系脑病混淆。
    周德生 谢清 谭惠中 唐一华 刘利娟 陈瑶
加载中...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