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2021》
    本书旨在对疫情后的世界和中国经济进行全面剖析,并预测中国经济2021年的走势,带领读者在后疫情时代把握机遇,开拓未来,发展新局。
  • 中国经济,未来可期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亿多人次,同比增长2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亿元,同比增加30%;三亚、贵州等地民宿预订量大幅上涨;边城瑞丽接待游客量更是同比增加2142.5%……体量超过120万亿元的中国经济
    张静
  • 中国经济向好
    (《财经》2024年第26期“2025年经济如何增长?”)在多重压力之下,2024年中国经济走过了“很不平凡”的一年,成绩令人鼓舞。作为中国经济工作的年度风向标,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关注。会议强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时隔14年再次提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也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等等。可见,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松规
  • 中国经济稳健开局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0.6%,相比2019年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实现稳健开局。
  • 中国经济,“转向”2025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四个“不一般”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2日在北京闭幕。作为经济工作的国家级年终总结和新年计划,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万众瞩目,是国内外探寻中国经济政策趋势的最佳窗口。总结起来,与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比,202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现了四个“不一般”。第一是多个“首次”出现的不一般。与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比,202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创造了多个“首次”。比如“更加积极
    田轩
  • 十问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经过数十年持续发展,已经积聚起巨大的资本能量。
    新华社记者
  • 十问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经过数十年持续发展,已经积聚起巨大的资本能量。
  • 中国经济如何看?
    尽管摆脱疫情影响不足半年的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需求弱化问题必须重视。为什么内需会疲弱?
    钮文新
  • 挺起中国经济脊梁
    在此过程中,沿江国有企业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起到战略支柱和引领示范作用,让中国经济脊梁高高挺立。
  • 读懂中国经济2025
    本书通过具体分析全球性挑战和中国经济独特优势,阐释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新空间、新机遇。书中实证丰富,分析透彻,适合对中国经济发展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也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燕海
  • 中国经济有韧性
    中国经济有韧性
  • 十问中国经济
    所以总体来看,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比前一段时间更加转向积极。
    杨立赟
  • 中国经济再平衡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中国现在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过去的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的经济持续发展面临重重问题。
    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 中国经济,未来可期
    以新质生产力构筑竞争力,以中华文明现代力量激发创新创造力,以新发展格局把握主动权,中国经济航船将驶向无比广阔的蓝海。
    任平
  • 中国经济,未来可期
    市场相通、产业相融、规则相联、红利相加,双循环落子成势、相互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活力在新发展格局。
    任平
  • 如何挽救中国经济
    市场这潭水现在是静止的,只有流动起来,中国经济以及依附于中国经济羽翼下的中国会展业才有希望!
  • 中国经济“平衡术”
    在此背景下,前三季度稳健复苏的态势证明,中国经济治理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再次经受住了考验。
  • 洞悉中国经济全局
    诸如此类的宏观问题在全书中都有深入浅出的解读,有助于读者洞悉中国经济全局,尤其对企业家而言,了解经济发展趋势之后可以尽快适应变化,把握机遇。
    燕海
  • 《中国经济的韧性》
    本书作者深入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新特征和全球产业链重构,指出数字技术助力提升中国经济韧性,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引擎和突破口。
  • 2029,中国经济破浪前瞻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高培勇还强调,伴随中国经济的主要挑战改变,宏观经济治理的底层逻辑也在变化。经济下行还是过热,通常会被归结为供求失衡,对策都是逆周期调节。
    邹碧颖 孙颖妮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