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原

莽原 (2023年05期) 电子版

类型:双月刊  类别:
《莽原》(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河南省文联主办的一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国原创文学的重要平台,文学的前沿地阵。借用鲁...     展开
原价:¥15.00   促销价:¥9.00
  • 促销信息
  • 全年订阅更优惠!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目录
本期推荐丨隔墙有耳
推荐语: 隔墙有耳,乃因隔墙有人。 只要有人,便难免是非:被他人冒犯,或冒犯他人。 比如金媛:她的婆婆常偷聽她和丈夫的声音,她成了被冒犯者;而当她搬到新家,她和丈夫的声音又影响到了患病的邻居,她又成了冒犯者。 人与人之间应该有边界,也必须有...
本期推荐丨人人都可能成为偷窥者
有一天,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有两个中年女人,一个坐着,一个站着,站着的那位俯身向坐着的那位好奇地打探另一个人的秘密,那个应该是她们都认识的熟人,她们说着并不在场者的秘密,不时发出会心的笑。我突然发现——这两个中年女人耳廓上都有个小孔。 后来在...
小说工坊丨父亲归来
1 父亲的长篇小说 《郑家庄》 有个 《百年孤独》式的开头: 若干年之后,当郑学友坐上一辆长途汽车离开他的故乡郑家庄时,他没有想到妻子杜丽兰与女儿郑小芸,而是想到了将来某一天他衣锦还乡的情景…… 父亲笔下的郑学友是他本人;另外两个人物杜丽兰...
小说工坊丨陌上尘
一 我还没有走近,就听见一阵哄笑声,夹杂着几声刺耳的口哨。一群男工挤在车间门口,像看天外来客似的看着我。 车间主任呵斥他们,看什么看?都回去干活。有人继续嘻哈,说,现在是工休时间,让人歇歇手养养眼嘛。说,怎么不能看?来了个美女工友,还不让多...
小说工坊丨老井
李品仔细辨认着,几只爪印隐隐约约,像几朵梅花,一朵一朵延伸,直到老井边那片草丛,爪印不见了。 “甜瓜”不能丢。 “甜瓜”是一只狗。 “甜瓜”有了身孕,奶头都已经红了,慢慢地胀起来,眼里越来越泛出一种母性,会时不时瞅一眼自己的肚子,站在某个地...
小说工坊丨归圈的马
早晨,喀纳斯河谷里浓雾弥漫,马道上都是白花花的寒霜。 牧马的巴郎子哈儿猫着腰从帐篷里钻出来,严冬的寒气使他打了一个喷嚏。这时,雾气散开了,好像不是被河谷里的冷风吹散了,而是被哈儿一个喷嚏吹跑了。他望向喀纳斯河谷,密集的松树冠在淡去的雾气中显...
小说工坊丨都市童话之三愿
2012年1月5日晚上,民工阿保孤零零地站在恒丰路桥头发呆。 正是午夜时分,桥上一个人都没有,偶尔有车子通过。一辆奇瑞经过他身旁时还放慢了速度,不过,很快又开过去了。阿保望着空荡荡的桥面和夜雾中黄澄澄的路灯,心中一片茫然。他不知道自己该上哪...
小说工坊丨我想你正在死去
丈 夫 眾所周知,这是一片被网红拍烂了的竹林。隔着这片竹林,我看到阿汝拿着房卡,后面跟着一个年轻男人。四十分钟后,阿汝一个人走到前台,刷银行卡,付房费——在这种事上,她像买书一样坚持,从来不刷我的卡,从来不经过我同意,也从来不让我知道。 当...
小说工坊丨发烧
1 苏玫梦见女儿毛毛高烧40度,猛地一惊,坐了起来,看见毛毛安睡在身边,这才舒了一口气,原来又是自己吓自己。 毛毛八个月了,长出了四颗牙齿,第五颗刚冒了个头,很容易发烧。苏玫反复提醒自己千万注意,要悉心照料。眼下疫情严重,上医院挂号看病可不...
小说工坊丨旧账
一 提起账,老辛就气得牙疼。这回更厉害,牙根儿、牙龈都发炎了,半个脸肿得跟发面团似的,疼得不敢张嘴,别说吃饭嚼东西,喝口水都疼。真应了那句老话——牙疼不算病,疼起来要血命。 几天下来,老辛明显瘦了,只好去看牙医。打针,吃药,牙疼慢慢止住了,...
小说工坊丨话说·说话
就是这座坡。 长约二里余。一端依着大山,一头系着平川。一条黄土路从山顶抛到山下,系着山里人上上下下的日子。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北坡那眼四季不息的汩汩泉水,给匆匆的路人洗去尘垢,也滋润着坡上大片的柿树林。泉眼的名字却叫人纳闷:咸水泉。于是...
重温经典丨老旦是一棵树
伟大的作家,是一步一步走向伟大的 ; 经典作品,是在读者的阅读中慢慢成为经典的。伟大的作家和经典的作品,同样需要读者的情感来喂养。 重温经典,不但让我们获得愉悦,而且会让我们看到作家走向伟大、作品走向经典的轨迹。何况,对年轻一代的作家和读者...
重温经典丨荒芜与新生
《老旦是一棵树》发表于1992年《收获》第2期,迄今已有三十多年。五十岁以下的读者群中,除了从事文学研究的专业人士,大多应该没读过,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部作品存在。但看到篇名,大家一定会感到亲切,进而想到王宝强主演的《Hello!树先生》。以...
随笔走心丨少年漂泊者
一 “民国”五年,在我老家河南固始县中学校,进步青年蒋光慈来到该校读书。蒋光慈11岁就入固始县陈淋子镇志成小学丁班读书,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党和红军的创始人之一詹谷堂是他的老师。诸多资料说蒋光慈从小就个性鲜明,特立独行,一腔热血,自号侠生,要...
随笔走心丨温暖的故乡(之二)
大山深处长出很多苹果村 从古至今,在故乡农人心里最为重要的大事不外三种:红白喜事、起房盖屋、添人进丁。 这年冬天大山里特别冷,狂风暴雪一场接一场,竹园里的竹竿都被压断了,真就是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腊月里的一天,苹果庄门宝贵媳妇范改香喜生...
随笔走心丨大山故事
背 山 我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刚到这个城市时两手空空,靠着自己的两只脚,一刻不停地在钢筋水泥的皱褶里奔波搜寻,一分一厘地丰满着自己的身体,也膨胀着自己的欲望。 钱可真是个怪东西,腰包里但凡有几个钢镚,就总惦记着有机会鸡生蛋、蛋生鸡,它拼命...
随笔走心丨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每次谈到读书,李佩甫都由衷感恩,他说:“是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回望李佩甫的写作之路,确实如此。 1976年,李佩甫技校毕业,顺理成章地被分配到许昌市第二机床厂。可是,这个刚当上工人的青年,却在年底写了个短篇小说,寄给 《河南文艺》,竟...
随笔走心丨草叶菜根谭
挖半夏 绵延的群岭阻挡着山里人的脚步,却挡不住漫山遍野草木的蓬勃生机;而那些花花草草吸足了天英地华,各有妙用,经常被人作为中草药采集回来,医治日常的跌打损伤、头疼脑热。 一架山从春梦中醒来,季节便进入夏天,满坡披上青纱,万物也到了最好的时节...
新诗三百丨江山(组诗)
武胜关隧道 山被人取走了一部分内容 变得不再完整 一种真实存在的虚无 被黑色物质填充 钢轨和枕木疤痕一样延伸 ——钢铁的缝合术 阳光也经常会有无力感 因为总有一些事物它无法穿透 清水村老村部 选择山脊,是为了节省土地 在山区,只有庄稼才配住...
新诗三百丨在我们这里(组诗)
那时候 风中有泥土的味道,太阳总是那么明媚 树上的鸟叫,每一声都听不出悲伤 对面山上的梯田,许多父亲都在吆喝 走在前面的骡子或驴,铆足了劲。耕地 是一场修行—— 当我们提着瓦罐,从山的这边,跑向那边 对面的麦场里,母亲们正在筛胡麻 你看,那...
新诗三百丨时光和岁月(组诗)
童 年 一个童年,手里 捧着一年的收获—— 用柴草烧熟的玉米 他把岁月停靠在 父辈夯筑的土墻上 小短裤,被遗忘在午睡的梦里 家的概念,被泥土围拢 父亲是家的高度 母亲是爱的温度 依靠在这样的墙上 童年,便有了足够的自信 身旁一棵石榴,已挂...
新诗三百丨花木葳蕤(组诗)
春日校书 女校书在广玉兰的浓荫里分辨 青铜无角龙和小蛇 是这春秋战国的蟠螭纹 还是蟠虺纹 餐馆食客分辨禾花鱼荷花鱼 折纱巾 第一堂课学叠纱巾。三折 清脆的声响里,我躬身退走 她铺一方白绿条纹的底布,四折 扣在牡丹花样的被面上,包边 针脚行走...
莽原论语丨中原文学:从高原到高峰的跨越
河南具有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在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百年党史和新时代十年的文明坐标中,素有“逐鹿中原”“鼎立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植根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炎黄文化的沃土,中原文学在处理古与今、中与西、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上,形成了...
莽原论语丨从“尖尖角”到“半遮面”的人性形而上与艺术性
摘要:就徐清松由专业性的文学评论为导引建构该文本的创意,追求异质性写作与对人性从形而上的解构进行探赜,一定程度上构成了阅读与理解的难度。故事套故事、碎片化、互文性是该文本的主要特征,笔者借以故事中三篇评论和评者,从他们各自生活着眼进行梳理,...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
莽原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54.00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莽原

杂志价格:¥9.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莽原

杂志价格:¥9.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