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小说鉴赏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18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长江小说鉴赏》(原《新纪实》)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正规期刊,主管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单位...     展开

类型

旬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经典新读

《聊斋志异》中的疾病叙事及其隐喻分析
[摘 要]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共有491篇短篇小说,其中涉及疾病叙事的就有180多篇。疾病叙事是《聊斋志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疾病叙事中具体的病因、病症、诊断、治疗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小说中的疾病不仅仅是生理层面的病变...

作品赏析

芥川龙之介翻案小说《杜子春》叙事研究
[摘 要] 芥川龙之介的翻案小说《杜子春》取材于中国的唐传奇经典《杜子春传》。芥川《杜子春》与原典《杜子春传》具有较多相似之处,但芥川在叙事方式和叙事内容上对原典素材进行了较大取舍和改动,摒弃了原典所表达的道教成仙主题,而是以对人性的“试...
论罗伟章小说中的“边缘人”形象
[摘 要] 罗伟章的乡土小说创作始终关注着现代化、城市化冲击下乡村社会发生的巨变和农民群体心灵与情感的激荡,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有时代概括力和人性深度的“边缘人”形象。这些“边缘人”有进城民工、在乡农民和知识分子,他们同被边缘化、被漠视...
非虚构叙事的有效探索
[摘 要] 苗勇的《晏阳初》作为一部依托史料创作的长篇传记小说,有着巧妙的叙事策略和圆熟的语言表达,是当代非虚构历史人物传记写作的一次自觉探索和成功尝试。本文从文本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晏阳初》的叙事模式和语言特点,试图探索出当代长篇传记小说...
论渡边淳一《孤舟》中退休老年人的心理
[摘 要]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因创作情爱小说和医学小说而为人所熟知。但进入老年阶段后,他开始在作品中探究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孤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有别于以往的情爱主题,《孤舟》聚焦退休老年人的生命体验,作者以同龄人的姿态,细致地刻画了退...
人物亚审丑视域下南高小说《志飘》的美学意义
[摘 要] 《志飘》是越南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南高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农村题材小说,也是越南现当代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志飘》通过刻画武代村既具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的若干人物的丑态以及发生的丑事,揭示了人性的扭曲和异化现象,以小见大地...
鲍比·安·梅森后南方小说中的流动性与现代性
[摘 要]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鲍比·安·梅森出生并成长于美国南方社会,她的小说真切、生动地讲述了后南方肯塔基地区芸芸众生的故事,勾画出这一曾经以农为本、封闭落后的地区进入后工业社会之后的新生活形态。小说中的主人公借助流...
意义的失落与自我的追寻
[摘 要] 20世纪是一个理性精神高昂、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时代。在科学技术狂飙突进,物质生活日益改善的同时,某些个体却开始走向虚无与颓废,甚至抑郁、疯癫、性反常的病态。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敏锐地感知到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并将其...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焦虑困境
[摘 要]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所著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主人公霍尔顿的内心独白,反映出混乱喧哗的外部世界下霍尔顿焦虑的内心世界,深刻揭示了霍尔顿所面临的精神困境。霍尔顿的焦虑促使他采取各种策略对抗焦虑,而那...
镜像与想象
[摘 要] 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以刻画美国边缘族群对主流社会的抗争和细腻的人文关怀而备受关注。小说分别塑造了三个华人形象,生活于美国底层的草根杨先生、与白人争夺孩子的贝比和二代移民美玲。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
老纽约、人类学与他者
[摘 要] 《纯真年代》中,伊迪丝·华顿塑造了一位模仿人类学家思维方式的主人公纽兰·阿切尔。纽兰·阿切尔将老纽约上流社会视为“他者”,并对其保守的社会文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影射了19世纪末西方文明将非西方文明...
狄更斯小说《信号员》中的幽灵形象研究
[摘 要] 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信号员》以英国铁路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火车信号员死于铁路事故的悲惨故事。读者可以从信号员幽灵式的动作、语言窥见其敬业的精神品质与高强度的工作负荷给他带来的精神折磨,揭示信号员这样一个小人物在维多利亚...
一首爱尔兰的安魂曲
[摘 要] 《都柏林人》虽然由数个内容毫不相关的故事组成,但它从一开始就被构想成一部有机的整体。乔伊斯选择以都柏林为故事发生地,意图呈现爱尔兰人的麻木生活。在德勒兹文学机器的视域下,《都柏林人》以十五篇故事构成一部文学机器,碎片化的生活状...
论尤金·奥尼尔《毛猿》中的自然人性
[摘 要] 尤金·奥尼尔的《毛猿》展现了后工业时代人类的生存困境,揭示了人类对自然人性的一种追寻与回归。本文从霍布斯的“丛林法则论”、卢梭的自然观与黑格尔的国家理论等角度论述了《毛猿》中自然人性的三重内涵:一是出于自保与自私原则...
《人鼠之间》中残障形象的边缘困境分析
[摘 要]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萧条的经济、崩坏的道德规范、崩裂的价值观与持久的干旱以及肆虐的沙尘暴加剧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小说《人鼠之间》通过塑造一系列美国社会中精神或生理残损的人物形象,刻画出底层工人在这一...
种族·监狱·反凝视
[摘 要] 斩获2020年普利策小说奖的《尼克尔少年》讲述了吉姆·克劳法时期的黑人少年被误判关进少年教养院并遭受虐待和规训的故事。本文拟从福柯的“异托邦”理论出发,揭露在白人为权力中心的美国社会中,主人公家祖孙三代作为少数族裔身...
丧钟之声:《红死病假面》的声音效果
[摘 要] 一直以来,学界关于爱伦·坡《红死病假面》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其象征意义、叙述特点和颜色效果等方面,对于小说的声音效果分析较少。近年来的“声音转向”热潮呼吁人们重听经典,重视文本的声音特点。爱伦·坡的创作理论也非...

新乡土小说研究

乡土眷恋与新一代乡土作家的小镇叙事 □ 宗小琰
[摘 要] 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代乡土作家登上文坛,他们关于小镇文学的创作愈发多元,在丰富小镇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作家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留恋。本文从小镇的二元属性切入,依据丁帆对乡土文学的“三画”理论,从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三个角度分析小...

名家研究

可能世界何以可能
[摘 要] 在小说《万寿寺》中,分层叙述的框架承载了可能世界叙事的内容,文本的内外层叙事相互推动、互相融合,呈现出纷繁复杂的表意样态。其中外层文本的可能世界叙事是通过“失忆”与“寻找记忆”的行动推动的,而内层文本则以无数被重述的“开始”赋...
在多重时空对话中寻根
[摘 要] 《一把刀,千个字》作为王安忆的又一力作,在中外、城乡多重文化时空的参照系下,寻找中国文化之根与上海之根。相比之前以城乡对峙、中外映照和“异托邦”设置为主要手段的寻根文学作品,《一把刀,千个字》呈现了更为深邃广阔的寻根意识。 [...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长江小说鉴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长江小说鉴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