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小说鉴赏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01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长江小说鉴赏》(原《新纪实》)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正规期刊,主管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单位...     展开

类型

旬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经典新读

从“三言”看晚明士风的嬗变
[摘 要] 结合商业蓬勃、释道大行、心学衍生的晚明时代大背景,人们可以加深对“三言”中士人行为转化动因的理解。这些士人被时代巨浪所裹挟,分别选择了弃儒经商、归隐释道、放浪狷狂的生活模式,成为整个晚明“士风士界”狂飙突进式巨变的缩影。他们猛...

作品赏析

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中的人机共同体想象
[摘 要] 《克拉拉与太阳》是日本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在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石黑一雄最深刻、最感人的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了一个关于悲伤与希望的故事,同时描绘了一个人机共存的社会。在这一共存社会中,人类与机器既隔阂...
从形象学解读葛浩文续写的《马伯乐》
[摘 要] 2018年,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续写的萧红长篇小说《马伯乐》出版。值得注意的是,葛浩文的双重文化背景使他的续写内容在情节中加入了基督教等新元素作为人物成长的助推力,弥补萧红生前留下的遗憾,同时也表达出他对这部作品的独特理解。由此,...
生态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研究
[摘 要]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冯内古特在其小说《加拉帕戈斯群岛》中,以一贯幽默辛辣的笔触,批判了科学主义和生态失衡等现代性问题。以生态后现代主义的视域阅读该小说可以发现,为解决问题,冯内古特在作品中以极端的形式重构了一个民主、和谐的生态...
伦理选择中的成长与救赎
[摘 要]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分析《追风筝的人》,从阿米尔的成长路线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伦理环境中如何逐渐建立独立人格,在四次主要伦理困境中所做出的不同伦理选择,以及在瓦解伦理惩罚中得出的伦理教诲,解读阿米尔从“犯错”到“自我救赎”的蜕变...
新历史主义视域下解析纳博科夫的《欧小姐》
[摘 要] 《欧小姐》作为纳博科夫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他以童年时代的一位法语家教为人物蓝本创作而成,某种程度上这个文本可视为他对自己早年俄国生活及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再现。通过历史和文本间的互动,纳博科夫为我们提供了回顾过去和反思现在的新角度...
从心理动力学看《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自我防御
[摘 要] 在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美国非裔女性作家玛雅·安吉罗袒露了自己从幼年到青春期的心路历程。在心理动力学理论的烛照下,发现小说中个体成长和发展与神经焦虑、良知焦虑等心理焦虑类型以及压抑、否认、移情等心理防...
论美籍华裔作家黎锦扬小说《花鼓歌》中的中国曲艺书写
[摘 要] 湘籍旅美作家黎锦扬首部英文长篇小说《花鼓歌》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初旧金山唐人街华人移民父子的故事。小说穿插书写了花鼓歌、粤剧、京剧等中国传统曲艺,富有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小说中所书写的曲艺构成了小说文本的另一种语言:故事中人...
“最后一个”的内蕴
[摘 要] 作家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其笔下的个人命运和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紧密相连,时至今日,仍具有极强的合理性和前瞻性。结合当下的时代现状,回望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当时文人所感知到的危机与焦虑,读者会发现小说标题中的“最...
《野草在歌唱》的悲剧性因素分析
[摘 要]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在此之前,非洲大陆在西方人眼中只是一片蒙昧的黑色大陆,人们对于它的认知也仅局限于抱有种族偏见的白人作家的片面诠释。这本书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南部非洲的社会状况,引起了极大的...
《最后的礼物》中玛丽亚姆的创伤解读
[摘 要] 诺奖获得者古尔纳是当代非裔英国作家,被认为是最杰出的后殖民作家之一。《最后的礼物》(The Last Gift, 2011)是其第八部长篇小说,玛丽亚姆(Maryam)是该小说主人公阿巴斯的妻子,年幼时的经历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心...
仇重童话创作研究
[摘 要] 仇重是现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其童话《苹儿的梦》《歼魔记》《半边树》等无论从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成就来说都是颇高的。这位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达到创作高峰的作家因被错划右派,创作生涯早在四十岁左右就结束,导致其影响力与评价都被严重低估。...
从“二元对立”看《喜剧》中传统文化发展的探索之路
[摘 要] 《喜剧》主要讲述了贺氏两代人在对喜剧艺术的不同追求之下发生的不同人生故事。本文从对立关系看传统喜剧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揭示喜剧狂欢外衣之下的悲剧内核,诠释不同场域下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的变化及其对艺术发展的影响,促使读者深...

名家研究

以《边城》为例看沈从文小说的“缘情言志”
[摘 要] 文学史上对沈从文其人其作的评价有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在影响其评价的多种因素之中,其小说中浓郁的抒情性是不应该被忽视的。本文重点探讨抒情性之于沈从文的特殊性以及其代表作《边城》中抒情性的具体体现,试图从小说文本理解沈从文抒情性的...
以“私”为核心的差序格局
[摘 要] 《雪晴》系列小说在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中极具现实主义色彩,沈从文探索了湘西乡土社会的腐化现象和伦理道德的转变,这里没有像《长河》中那样的外来人渗透,更没有现代文明的入侵,一切堕落都生发在地方社会内部,其中以“私”为核心的差序格...
王尔德童话的死亡驱力
[摘 要] 死亡是生命最终的归宿,它往往象征着破坏与毁灭,在王尔德的童话中亦是无法回避的主题,而王尔德笔下的死亡却不仅是肉体或生命的消逝那么单纯。透过死亡驱力理论的视角,王尔德笔下的主角们都拥有真善美的崇高精神,其在死亡时得以升华,并令那...
论艾丽丝·门罗小说中边缘男性的创伤书写
[摘 要] 艾丽丝·门罗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她总是能用简洁的语言来叙述普通个体的创伤经历,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生活启示。本文旨在通过创伤理论和隐伏创伤探讨门罗晚期短篇小说《骄傲》和《火车》中边缘男性的创伤书写,从个人创伤、...

理论新见

视觉文化下文学创作及其理论困境初探
[摘 要] 正如20世纪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对于“视觉时代”先知般的预言一般,在当下这个信息图像技术流行的时代,一种全新的以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图像技术为代表的视觉文化已崛起。这一文化以迥异于过去印刷文化的审美心理、思维模式、时空观念等方...
21世纪初历史题材科幻小说研究
[摘 要] 21世纪初(2000—2010)的历史题材科幻小说在继承之前此类创作经验的同时,也展现出其独特的视野与面向。在“过去”与“现在”的双向交互中,21世纪初的历史题材科幻小说一方面反映了世纪之交人们对历史与当下的思考,呈现出时人的...

衍生传播

跨媒介视域中白蛇故事的当代重述
[摘 要] 白蛇故事作为典型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流传至今衍生出了小说、戏剧、电视剧、电影、动画、舞剧等多种跨媒介制作和传播方式,其当代重述已形成一种现象,对其进行学理层面的挖掘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立足跨媒介叙事视角,梳理白蛇故事的文献出处和...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长江小说鉴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长江小说鉴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