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代

阅读时代

2023年04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4.00 ¥5.90
目录

卷首语

阅读即享受
我们国人,向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理想人生的目标。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读书都应该是毕生躬行的事业。如果说,生活的最高目的是健康和快乐,那么,愉快的阅读也应该成为读书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除去年少时做功课、年长后做学问所必需的阅读,因...

看读天下

不负时代 不负人民
铁凝是著名画家铁扬的女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来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 25岁...
2022年中国版权十件大事发布
2022年中国版权十件大事发布 2月28日,在第七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期间,中国版权协会发布了2022年中国版权十件大事。 十件大事包括:北京冬奥会版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落地实施、加强对知识分享平台版权监管...
南通板鹞:占尽东风第一鹞
风筝,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玩具。一根长线连接手心与遥远的天空,借由风筝,“天人合一”的想象似乎变得有迹可循。 “风筝”一词较早出现在明代陈沂的《询刍录》里:“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可...
乡村篾匠
“……纺织娘,没衣裳;泥瓦匠,住草房……”童谣道出生活之不易。泥瓦匠住不起瓦房,好歹也得有个自己的窝。要修草房,就离不开篾匠。 篾匠的手都厚实,指骨关节都肿大,手心手背都干燥皲裂,沟壑纵横。嫌戴手套笨拙麻烦,篾匠从不用手套。篾刀挥起来,片开...
数学创作也如写小说
一 我年少时,并不喜欢读书,在元朗的平原、沙田的山海之间嬉戏游玩,与同伴在一起,乐而忘返,甚至逃学半年之久,真可谓徜徉于山水之间,放浪形骸之外。在这期间,唯一的负担是父亲要求我读书练字,背诵古文诗词,读近代的文选及西方的作品。当时我喜爱的并...
能“借”玩具的新加坡图书馆
图书馆能够借书,但你知道图书馆也可以“借”玩具吗?作为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以下简称“图馆局”)首个玩具图书馆,坐落于新加坡榜鹅综合社区中心的榜鹅区域图书馆自今年1月30日开馆以来,已成为很多当地家庭的好去处。 这家新建成的图书馆楼高五层...

开卷有益

每个人都是悉达多
在清晨的林间,有个青年拦住了佛陀。他对佛陀说,昨晚我听了你的传教,看到很多人皈依在了你的教义里,你的教义很好,但它并没有吸引我,我选择离开。 佛陀诧异地问,但离开教义,回到世间那欲望纷扰的生活,会更好吗? 年轻人说,你找到了解脱苦难的方法,...
字里信外传真情
书信,自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成为人与人之间表达情谊、增进了解的重要载体。而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曾经鸿雁传情的书信,业已渐渐远离我们的寻常生活。如今,站在时间的节点,再来回溯那些尘封已久的长信短札,心头总会涌起一份别样的情感。朗朗春日,悠然...
灰尘中披拣金粒
身边朋友中,我估摸,读过《太上感应篇》的人当寥若晨星。也是啊,这么一件老古董应被尘封于蛛网密布的旧屋,自然鲜有人光顾。即使它曾晶莹如玉,也灰头土脸,湮没不彰了。 我初闻《太上感应篇》,是读了茅盾小说《子夜》。作品里有个老地主吴老太爷,来到上...
为冰玉而梳
对于“自梳女”这个名词,出生在香港的视觉艺术家唐景锋最为熟悉。因为在他家里,如外婆一般存在的保姆麦颜玉就是一个自梳女。 自梳女是什么样的人呢?清朝初期,由于丝织业的发展,顺德一带一些女性首先获得了经济独立。她们中的很多人会在成家前束起长辫,...
《项塔兰》: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贵人相助
1981年冬,澳大利亚某处监狱。一个外号“绅士大盗”的囚犯,越狱逃窜。随后他伪造护照,逃亡印度孟买,因生活所迫,卷入黑社会的犯罪漩涡。 诈骗、斗殴、走私、贩毒……他亲历过血腥的暴乱,参加过致命的械斗,遭受过非人的虐待。等他负气斗狠混成枭首,...
文物修复中的“离谱”黑科技
如今的文物修复技术达到什么程度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原来,现在修文物还有这么多黑科技! 用大蒜保养象牙 当你看到科学家去菜市场买了一兜大蒜,他不一定是要回家做饭,还很可能是要去修文物! 大蒜能修什么呢?这就要从三星堆说起了。 三星堆...
在没有普通话的三国诸葛亮怎么舌战群儒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名场面”,例如诸葛亮骂王朗、舌战群儒等经典桥段,一些网友甚至喜爱到都能背出其中台词。 让我们来看看舌战群儒的阵容:诸葛亮,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孙权,今浙江杭州人;鲁肃,今安徽滁州定远县人;张昭,今江苏徐州市人...
这些古代大佬都曾是“快递小哥”
1972年,人们在甘肃嘉峪关市的戈壁滩上发现了一处魏晋时期的墓葬群。这片古墓出土了许多彩绘墓砖壁画。其中《驿使图》描绘了一位古代“快递小哥”疾驰飞奔在驿道上传送快递的情景。 《驿使图》上的这位“快递小哥”被认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快递小哥...
生存是有边界的
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猫喜欢吃鱼,猫却不能下水;鱼喜欢吃蚯蚓,鱼却不能上岸。 也许,这就是冥冥中的天意,或者说天道,让猫不能下水,让鱼不能上岸,给它们的欲望和嗜好划出边界,设定禁区,好让它们的欲望和嗜好不能大到法力无边,为所...

书伴人生

王绩:若顽若愚似矫似激
王绩生前,自撰墓志铭,文如下: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人或问之,箕踞不对,盖以有道于己,无功于时也。不读书,自达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
墨子:中国纯粹的黑色
关于墨子,我的第一印象是颜色——黑色,“墨”就是黑色。如果说其他的诸子百家都是用自己学派的理念和职能来命名,那么,墨家则用一种颜色发言,而这个颜色恰恰是他姓氏的色彩。 冯友兰先生、钱穆先生都做过考证,墨子堂而皇之地用“墨”作为自己的姓氏,作...
汉字刍议
汉字,吾国文化之精华也。殷墟甲骨距今,凡四千年。上溯彩陶刻符,则有六千年之说矣。日韩虽有“方块字”闪烁其间,毕竟不伦不类;朝越则已自废汉字。唯我中华之象形文字,屹立今世,独领风骚。 人类效法鸟兽发声而有言语在前,记录言语而成文字在后。日月山...
陪伴女儿在阅读中追逐写作梦想
我的女儿丁小妞是一位酷爱阅读的女孩。翻开成长日志,让思绪慢下来,我回忆起这几年与女儿一起成长的时光。 我们一家居住在简约装修风格的老房子里,老房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是家亦是书房”,用书籍装饰着家中的角角落落,餐厅、客厅、卧室、书房、卫生间,只...
从一面土坯墙开始的阅读
我童年的很长一段光阴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奶奶家是一间有着一面土坯墙的“五架梁”,我们那地方说谁家房屋如何,都是以“五架梁”或“七架梁”作为定语或直接指代。我干建筑后,才明白几架梁指的是房屋进深。奶奶家的五架梁又矮又小,一面土坯墙是爷爷亲手砌起...
繁华闹市里的“老张书舍”
癸卯年春日,我信步走到武汉人文圣地昙华林。沿着旧街石板桥路,边逛边瞧,小巷子一隅用硬木板书写的“老张书舍”一下子吸引住了我。出于好奇,我顺着标牌指引摸了过去,经过门楣上醒目的蓝底白色字招牌“武昌区粮道街昙华林社区综治中心”,马上就看到了旁边...

轻松悦览

曾侯與编钟:破译“曾随之谜”的“金钥匙”
“别管我跳得美不美,随州的春天真的美!”这个春天,湖北随州市文旅局局长解伟凭借独树一帜的抖音短视频再次成功破圈。在二月初发布的一则短视频里,这位文旅赛道的新晋“顶流”带观众深入了解随州背后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并将镜头让位于真正的千年“顶流”...
祖父·节气
春天,回了趟老家。打开西厢房,祖父曾用过的农具一个个蓬头垢面地挤在时间的一角:生锈的镰刀嵌入了土墙斑驳的肌体,豁了牙的锄头老态龙钟地歪躺在地上,那把曾被祖父粗糙的大手打磨得锃亮的?头黯然无光。看见它们,我仿佛看见多年前从农田里干活归来未来得...
青灯有味
一 思想不休,阅读不止。 睁开眼睛,阅读尘间喧嚣。闭上眼,阅读内心波澜。夜深人静,阅读灯下斑斓的文章,昏黄的光晕,直可抵达酣然梦境,把那些闪烁着的文字砌筑成流光溢彩的殿堂。梦,是心灵的阅读,来自书本阅读的启发与超越。 夜读,是思想的接力。青...
手札里的温热
我收存书信,是受鲁迅先生的启示。记得1976年春天,我借调到湖北省武汉鲁迅研究小组工作。两年多时间专门学习鲁迅,兴致勃勃地读前辈研究鲁迅的所有成果与资料,连《鲁迅日记》《鲁迅书信集》《两地书》等都一一浏览,深切感到这些资料的真实和宝贵,从中...
卷得春味品春色
“调羹汤饼佐春色,春到人间一卷之。”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各种菜蔬见光疯长,春卷应时而生。丰盈的春味、暖暖的春意再次在酥脆之间悄然涌动。 春卷,简约、形象,把春天“卷”起来,确实是一件风雅之事。春卷在舌尖绽开之时,带来的不仅仅是春天的福气,更...
折来一枝春插瓶
爱人下班回家,手里拿着一枝黄色的迎春花。花瓣虽还汪着剔透的寒气,但嫩绿的叶子却氤氲着破冰而出的春意。 为了让这丝春意“开”得更盛,我专门找来一只漂亮的瓶子,把花插入瓶中,置于桌上,片刻间,春的气息扩散开来——这让我想起一句特别喜欢的话,叫做...
璧、瑗、环、玦有何不同
“完璧归赵”的故事里,秦国愿用十五座城池换赵国的和氏璧,虽然这是秦国的一个谎话,但足以说明在那个时代和氏璧是多么贵重! 其实与“璧”形状类似的玉器还有很多,比如瑗、环、玦等,外观上看差不多,后人通称为“圆玉”,古人却将它们区分得极为清楚。 ...
“七尺男儿”到底多高
在古代文学作品或者历史剧中,形容古代男子身高时常会说“堂堂七尺男儿”。今天的一尺约等于33厘米,算下来“七尺男儿”身高得两米三!还有更夸张的,史书记载项羽身高八尺,合今天两米六;吕布身高九尺,合今天三米;最恐怖的是孔子,史书记载其身高是九尺...
为什么啤酒瓶盖都是21个齿
很多人都喝过啤酒,但是,你数过啤酒瓶盖上的锯齿吗?答案是,所有的玻璃瓶装啤酒,不管是大瓶还是小瓶,盖子上的锯齿都是21个。 为什么啤酒瓶盖的锯齿都是21个?事实上,啤酒瓶盖的锯齿并非一直都是21个,而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选择和优化。 最早...
“招摇”原是北斗第七星
《史记·孔子世家》载:“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古人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孔子五十六岁的时候到了卫国,居住一月有余,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坐一...
袖子改写的历史
袖子是服装最为灵动的部件。历史上出过很多与之有关的大事件。 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叫“荆轲刺秦王”。史籍中说荆轲来到秦王面前,展开地图,图穷匕见。荆轲一把揪住秦始皇的袖子,拿起匕首直刺过去。但是,毫厘之失,没有刺到。于是“秦王惊,自引而起,绝...
刹那与瞬息谁最短
世事瞬息万变,无人可以预测或准备。 到底“一刹那”与“瞬息之间”,哪个更快?最长是“永恒”,最短呢? 古代的梵典告诉我们: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如果按现代时间...
三分生
戏要常带三分生,这“三分生”指心理层面的“生”。就技巧而言,唱戏自然得学到十分熟。熟能生巧,巧而生悟。但若一个人总是认为自己已经学到十分,闭着眼也能完美无瑕地走完整个表演流程,那就容易因自满而缺乏上进心。久而久之,惰性渐深,便麻木而无所悟,...
春露(外一首)
早就渴望从你温柔的眸子里 捕捉一首河鸟的诗 尽管你并没发现身边的蒿草 为何披上一袭动人的春烟? 我不再故作深沉躲避 春天裹读白衣衫的清露 从此一束云蔓经过你流动的领域 拼成了七月那一窗亮闪闪的灯火 灯花 牵牛花本就有个性 从不会因为寒气逼出...
你听到的“滴答”,不是滴答
下雨了。雨点直接砸到地面的时候,竟然没有声音,地面都是泥灰,雨点砸进去,“倏”就没了,像泥鳅钻进了烂泥里,又像土拨鼠钻进了干土洞里,快得都让你来不及看见,也来不及听见。 但是,雨点落在树叶上,再从树叶上滑下来,你就能听得见了,“滴答”“滴答...
“私房”最初指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私房”这个词,比如“私房钱”“私房话”“私房菜”等,其含义较为广泛,如个人私有的、不愿公开的、个人或小集体特有的等,其中的共同点和最关键的特点是私密性。那么,最初的“私房”指什么呢? 原来,古代大家族在居住房屋设计和...
念叨一个叫桃花的名词
在教室低矮的小学念书时,我知道了一个叫“桃花”的名词。 语文老师讲,十笔写桃字,七笔写花字,桃花两字合起来十七笔。每一个字的笔顺,先写哪笔,后写哪笔,老师讲得很清楚。语文老师还讲,“桃花”这个名词很好,好到农人都喜欢,好到蜜蜂都喜欢,好到语...
在村里读书,真好
农村,中国的农村, 今天的农村, 正在发生可感、可知的变化, 还将出现巨大、精细的变化。 中国农村的变化,清晰可见。 脱贫攻坚后, 乡村振兴中, 农村,自从有了农家书屋, 农村真的变了。 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一本本带着馨香和温度的图...
雄 叔
我记事的时候,雄叔已是个大男孩。他生于荆山边上的吴集小镇。早些年,他那据说当过几天地主姨太太的母亲改嫁给了我们村里的吴大爷。这样,我们两家就成了邻居。 雄叔大我十来岁,按乡俗家里大人让我们叫他雄叔。有年春节,我父亲把雄叔的姐夫哥灌醉了,我养...

阅读会所

《流水辞》上的美学境界和时代印记
再大的家国天下,当我们捧起书本,就只寄于作者一人之身。作者的美学境界不同,所触达和描述的世界也不同。翻开一本书,了解作者给这个世界提供怎样一个独特视角,是读书的第一要义。 作家周华诚的新作《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辑九章大散文,向...
阅读的浪漫
爱上读书,享受阅读,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作为一名喜欢说唱、运动与阅读的“青铁”,每次背着工具往返在铁路或休息的时候,手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总感觉在机械节奏声的背景下,那种轻微的混响如天籁之声。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多数女孩子都喜欢将杨...
读报伴我成长
手拿一卷报纸上楼,同事见了揶揄我:“还有看纸质读物的?”我笑笑,这是一种习惯吧。想起来,自己的阅读真自看报始呢。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随母亲住在鄂南大市中学。学校订的报刊,那可是僻壤穷乡看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口。记得邮递员老肖的邮铃自坡下推上来,...
桃花依旧笑春风
古人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春天是读书的大好时节,最近我读了《此生平仄终成诗:林清玄说诗词》这本书。书中精选了林清玄先生的诗词美文42篇,如《清欢》《笑春风》《晴窗一扇》等,且每篇文章都配有精美的插图。随着先生清新灵动的文字...
夕照透入书房
我常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此刻,书房已经暗下来。到处堆放的书籍文稿以及艺术品重重叠叠地隐没在阴影里。 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变得很温和,很红,好像一种橘色的灯光,不管什么东西...
把书读出香味
就汉字的本义来说,读,就是照着文字念,引申为阅览和大声诵读。读,是最有修养和最有营养的事情,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香味。这种香味,不仅用鼻子能闻,还能用眼睛欣赏,能用耳朵倾听,更多的是能用心感悟。 读出汉字的香味。中国人的阅读,理所当然应该从读...
《幽居》写尽春天的闲适美好
古人大多有着隐逸情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觉得当官很不自在,他就干脆辞职,携家归隐,过上了田园生活。 放下名利,如释重负,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从此安于平淡,晴耕雨读,闲暇时喝喝酒、写写诗。生活固然清贫,倒也...
托尔斯泰为伴
2020年3月18日,来自全球各地的近三千位读者进入小说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李翊云的线上共读空间,开启了一场阅读马拉松。在为期85天的共读活动中,他们一起阅读了托尔斯泰的巨著《战争与和平》,每天15页,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交流读后感。 2...
痛饮生活的泉水
2016年,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陌上》出版。时隔6年,我写了《野望》,这是我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其间,2019年,我还写了《他乡》,是城市题材。 6年间,世界发生了太多变化,然而有一个心愿埋在我内心深处,在无数个夜深人静时分怂恿我、激励我,让...
浙江德清:书香服务上门
出门步行几分钟,就能遇到一家书店,然后找到自己喜欢的书。这样的情形,在城市中或许并不罕见,但在乡村却很少能见到。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是个例外。全新的农家书屋星罗棋布,点缀在多个乡村,让阅读触手可及。农民家门口就能买新书、看新书。农家书屋逐渐...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0.8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阅读时代

杂志价格:¥5.9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阅读时代

杂志价格:¥5.9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