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评论版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03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名作欣赏(评论版)是对于历史人物以及事件从联系中找到一个历史的契合点,进行介绍。如果是作品的欣赏偏向于从点出发来看历史,...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文学小说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青年学人

刘孝标家世行迹及其现知著作的史学视角考述
摘要:刘孝标以注释《世说新语》而名世,其在《梁书》与《南史》都有传载,所以笔者主要依据这两部唐修正史来考察刘孝标的生平事迹。《梁书》为姚思廉所撰,《南史》则成于李延寿之手,姚、李均属初唐人,但《南史》成书稍晚,且涵盖宋、齐、梁、陈四朝史事,...
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中征引注的训诂功能
摘要:刘孝标学识精博而又能够融会贯通,在注释《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旁征博引,使得某些现在已经亡佚的文献又以分散条目的方式保存于注文之中,因此其注文具有极高的价值。本文主要从训诂学角度考察刘注中征引注的作用,以数据和例子证明刘注兼有经注和史注的...
刘孝标《世说新语注》的注释简省法及创作动机
摘要《世说新语注》分为征引注和自注两种注释方式。刘孝标在征引为注时采用了对引书内容加以概括总结的方法以精简文字,在自注时,又主要采用了互见法来沟通前后文本及各种资料,这使注文虽然旁征博引,但却并不显得烦冗拖沓。刘孝标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注疏之风...

红楼女子评点(十四)

清代《红楼梦》评点论贾母及其“福寿两全”
摘要:作为贾府的老祖宗,贾母福全寿高、才德兼备。清代《红楼梦》评点关于贾母的论述较为广泛。关于名号,贾母名号特多,却能“各尽其妙”。关于年龄,一是年龄“殊欠检点”,二是生日“有误”,三是年纪“不足深考”。关于性情,或云“真善于寻快活者”,或...

《创作月刊》(四)

《创作月刊》追求完美的办刊理念
摘要:《创作月刊》是桂林文化城颇有影响的文艺期刊,它能成为桂林文化城一份有分量的文艺刊物,与其追求完美的办刊理念是密不可分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刊物主编广邀名家进行创作,二翻译作品聚焦名家,三关注作品的深度以及艺术魅力。 关键词:《创...

《诗经》研究

先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张扬与消融
摘要: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社会变革使得众多人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因此很多突破原有性别范式束缚的人物便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敢于追求爱情、大胆表露情感的女性形象就是其中之一。但无论她们在行为举止中如何突破刻板的性格特质,这些人物仍旧被当时男性主...
浅析《诗经》中的弃妇形象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丰富,取材多样,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便有不少反映女子的不幸婚姻生活的诗歌——“弃妇诗”。《诗经》中的妇女被抛弃通常不是由于自身的过错,相反她们还拥有贤良淑德、...

曹禺研究

蘩漪的失败与伟大
摘要:文章通过对蘩漪在剧中依次扮演的妻子、母亲、情人的角色进行解读,并将其与侍萍所扮演的同类角色进行比较分析。“中国旧式女人”和“野性”这两个矛盾的特质集中在蘩漪身上,让她走向了一条“予及汝偕亡”的道路。虽然从世俗的角度看,她失败了;但从艺...
蚍蜉撼大树
摘要:曹禺所创作的《雷雨》通过塑造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封建大家庭的反抗。本文主要通过对三位女性人物:蘩漪、侍萍、四凤的人物分析,结合对封建大家庭黑暗压迫的叙述,探讨曹禺借助女性力量对封建大家庭产生冲击的写作手法,结合其本人的成...

项目呈现

从“大禹治水”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文化原型溯源
摘要:作为中华文化原型的“大禹治水”传说,讲述了史前时期,面对天灾泛滥导致的灭顶困境,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中华先民们不分种族和部落,团结在人类英雄周围,结成“命运共同体”,共同对抗洪水,求得生存的故事。而产生在今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背...
论姜夔在清代之经典化
摘要:在词史上,朱彝尊重新发现了姜夔的价值,并赋予其浙派鼻祖的地位。然而,真正将尊姜口号落到实处的是嘉庆以后的词人。清代后期的词人甚至将姜夔推尊为“词圣”,实质是他们想落实浙派的理论,为词坛提供一个完美的学习偶像。同时,也有因常州词派推尊周...
清近以来吉林方志人物传记研究
摘要:方志是地方记忆书写和文化的重要文本载体。清近以来吉林地方志中记载了大量人物传记,收录了他们的各种事迹。其中孝子孝行、乡贤、节妇、匪患英雄在方志中单独收录各为一个目录。在吉林独特的地理位置因素、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以及清朝对汉文化的推崇学...
跨文体·互文·空白:小说《蛙》的叙事策略
摘要:莫言在小说《蛙》中运用了多维化的叙事策略,将“书信体”“小说体”“话剧体”三种文体拼贴而非杂糅,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跨文体叙事,增强了小说的结构张力;而且利用三种文体之间的互文,造成叙述的不可靠性,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主题变得多义深刻;...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弗兰肯斯坦》
摘要: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作品《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因为外形丑陋,在诞生之初就遭遇了无情抛弃,并在数次尝试融入人类社会失败后,踏上了复仇之路。他从被抛弃、被孤立的边缘人逐渐变成以牙还牙的复仇者,其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就是被压榨、被奴...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威廉·福克纳与莫言对比研究
摘要:分别为中美文学界的领军人物及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威廉·福克纳和莫言均在其作品中对环境恶化、两性冲突、女性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存困境进行了关注,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本文分别以两位作家的代表作《喧哗...
布莱希特教育剧概念所指和功能探析
摘要:教育剧为史诗剧场或辨证戏剧提供了理论研究基础,是最能代表布莱希特剧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世应用剧场、当代剧场创作贡献良多。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部分,曾遭受众多的批判和误解。教育剧希冀建立一个展现或理解复杂社会问题的平台,聚焦社会议...
英雄群像与时代记忆:电影《中国医生》的影像叙事分析
摘要:电影《中国医生》根据新冠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改编,影片以多维度勾画英雄群像的方式,真实还原武汉抗疫斗争的艰苦过程,为我们筑起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阻击疫情的时代记忆。本文以时间、场景、人物与事件为切入点,对影片叙事逻辑、风格及主题...
“媒介批评学”视域下青少年影视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摘要:中央网信办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对影视作品、明星艺人及网络游戏中的内容质量和道德底线进行严格把控,尤其关注和维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国家意识越来越重视网络文化、影视作品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密切关系,而青少年影视媒介素...
从“国乐改进社”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乐发展
摘要:“五四”之后,受爱国主义思潮的影响,社会各界进步人士在多领域内开展起救亡运动。此时期,以刘天华为主的音乐人士,于1927年在北平发起筹组"国乐改进社"。该社通过整理国乐、表演实践、教育宣传、理论研究等活动的开展及社...

文化与传媒

明代中后期山人出版活动探微
摘要:本文拟以山人陈继儒为个案,探讨明代中期山人的出版活动。陈继儒未坚守“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决意科举,通过著书、编书来解决自己的生计:一方面是出版业的发达,诸如印刷的成熟,经济繁荣有潜在的读者群,坊刻和私刻数量可观,书商出书也比较方便,等...
少数民族影视动画作品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摘要:近年来,好莱坞常用中国的民族元素来收割全球影视市场,高度折射出我国民族影视题材的重要性和价值性。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影视动画产业中,从欧美日韩为原型的动画题材转向独具本国特色的民族动画主题显得尤为重要。《铜鼓传奇》作为少数民族影视动画作品...
民间经典的嬗变与创新
摘要:白蛇传奇作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被人们所熟知,并且在不同的时代下被先后改编成戏曲、小说、电影和话剧等不同的艺术形式。20世纪80年代香港作家李碧华根据“白蛇传”的故事改编小说《青蛇》,在1993 年香港电影导演徐克又根据小说拍摄同名电...
从文本到舞台
摘要: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的社会中女性仍然无法摆脱男权压迫从而引发的悲剧人生。田沁鑫导演将此小说改编为同名话...
从文字到影像:“聂隐娘”的解构与重建
摘要:影片《刺客聂隐娘》是侯孝贤第一部在内地公映的作品,它改编自裴铏的传奇小说《聂隐娘》。从蓝本到电影,无疑是一个有趣的转变过程。导演侯孝贤的作者标签又为电影打上了鲜明烙印。通过探析从文字到影像的生产转换过程,去解读“聂隐娘”在不同的传播媒...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网络热词的特点及其英译策略研究
摘要:网络热词来源于生活,走红于网络。随着我国网络用户逐年增长,网络热词已经成为一种我国特有的与时俱进的文化现象,网络热词的翻译也成为外国读者了解我国文化和国情的重要窗口。本文主要以2020年网络热词为例,探讨了网络热词的特点,以及在生态翻...

区域风采

陕西作家小说中的地域饮食文化研究
摘要:悠久灿烂的地域文化往往孕育出具有不同地方色彩的饮食文化。诸多陕西作家巧妙地将饮食文化融入小说文本中,让读者在阅读文本的同时领略到别具一格的陕西地域饮食文化特色。本文试从地域文化视阈出发,讨论陕西作家小说中的地域饮食文化特色。 关键词:...
朱文颖小说中的江南文化特色
摘要:朱文颖是中国当代文学中“70后”新生代小说家的代表之一,她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即江南文化特色。她的小说经常选取江南的核心地区苏州一带的地标性建筑或者景点作为叙事环境,通过那些被称为“苏白”的软糯声音、江南物候构成一幅完整的江南生态...
土家女性符号文化解读与产业化发展
摘要:作为我国首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鄂西土家锦,在民族织锦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其华丽的编制技法和图案造型之下,有着土家女对生活、生命的深刻体悟。本文通过对土家女透过土家锦表达的审美符号分析及土家女族群女性符号意义的解读,诠释出土...

性别世界

《云谣集》的女性特色
摘要:《云谣集》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曲子词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性别视角来看,都体现出鲜明的女性特色。《云谣集》中的三十首词作均反映了唐代女性的生活与思想感情,且其中相当多的作品为女性自叙之词,极富鲜活浓郁的生活气息。...
女性作家笔下的女童形象
摘要:王勇英是广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有《巴影的城》《青碟》《雾里青花泥》等多部作品,她凭借独特的女性视角使其儿童文学创作焕发出别样的色彩。本文从王勇英女性作家身份的思考,解读《中国女孩——乌衣》中的女童形象,进一步剖析当今文坛女性作家笔...

语文讲堂

从“当行本色”反思李煜与李清照词
摘要:本文从“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这一前人评语出发,考查何为“当行本色”及同属“当行本色”的李煜与李清照词的差异;并反思这一差异与“当行本色”的关系。得出“当行本色”这一概念是各阶段词的创作规范,其随着词的发展历史而变化,...
民族文化的多维审视
摘要:老舍在小说中,尤其是小说《四世同堂》中塑造了多位有质感,有深度,有变化的汉奸形象,避免了以往汉奸形象处理的程式化和简单化,成为人物形象中的“这个”;老舍对汉奸形象赋予了自己的思考,从时代、环境、民族心理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探寻其成因;汉...

古典丛谈

“文之为德也大矣”释义文献综述
摘要: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理论史上占据很高的地位。作为“文之枢纽”的《原道》篇体现了刘勰创作《文心雕龙》的主要思想,而要准确体悟《原道》的主旨思想,便要理解"文之为德也大矣”一句,而理解此句的关键则要确切地解释句中的"...
陆机拟古诗创作原因新探
摘要:陆机的十二首拟古诗是西晋文坛拟古类作品的典范。梁代的钟嵘、萧统对其拟古诗做出了高度评价,然而自明清以来的文学批评家则颇有微词,认为他的拟古诗是对古诗的“亦步亦趋”,未得古诗之情志神思。其实,陆机创作拟古诗的主要意图是在继承古诗的基础上...
梁末战乱图景与士人心态书写
摘要:沈炯、庾信、颜之推作为梁末流亡士人,在各自赋作中记录了梁末战乱过程,并阐发了个人生命体验。因具体经历之不同,而具有各自独特的观察视角,从而在多方面还原了梁末战乱的惨烈图景,并展现了此种背景下流亡士人的复杂心态。 关键词:沈炯 庾...
稼轩词白描手法赏析
摘要:辛弃疾善用白描手法。他的词语言凝练,刻画简洁,却言简义丰,蕴藉而深远。稼轩描景绘境,通过名词的有机排列为诗词奠定底色,通过动词的串联为诗词增加活力,创造神韵。稼轩写人记事,简洁明了,干净爽利,只言片语,直抵重点,瞬间扼住主旨,简洁叙述...
论王安石罢相后诗中的“花”意象
摘要:王安石一生两次罢相,第一次于熙宁七年(1074),天灾致使北宋王朝内忧外患,为维护朝堂局势,远离朝堂;第二次于熙宁九年,新党内部争斗、痛失爱子、君臣离心使他对朝堂变法局势彻底失望远离朝堂。两次罢相的原因不同,心境不同,那所创作出的诗作...

小说论丛

《新中国未来记》叙事时间研究
摘要:本文聚焦于梁启超小说《新中国未来记》的叙事时间,以文本内容为基础,旨在探索古今、中西二元背景影响下小说中耐人寻味的叙述形式及其文化和思想内涵。探究发现,在叙述时间上,一方面,“世纪”的用法带给小说以现代特征;另一方面,古今往复的脉络使...
高老太爷人物形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
摘要:高老太爷是巴金以自己的祖父为原型,在《家》中塑造的一个地主官绅、封建家长式的人物形象。作为新旧时代转型期封建家族的当家人,高老太爷身上融合了多种形象——他既是专横冷酷的封建家长、虚伪丑陋的伪君子和卫道士、趋炎附势的地主官绅、孤家寡人的...
承认黑暗,向光向善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两个插曲的内容,指出作品塑造的世界中存在自我身份认同危机和真实与虚构间界限不清的问题。同时,本文结合后人类主义的观点,认为这两个插曲指向了人性中矛盾的方面,提出珍惜并不吝啬于颂扬人的光明,了解并...
《傲慢与偏见》中父亲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子女的影响
摘要:《傲慢与偏见》讲述几个家庭子女的婚恋故事,其中父亲的教育对子女个性养成、社会行为乃至婚姻选择有重大影响。本文采用Baumrind的教养方式理论给父亲们的教养方式归类,展示不同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影响。老达西和老卢卡斯分别采取权威型和民主型...
想象的迷宫
摘要:小说《所有的名字》通过主人公若泽先生寻找一名陌生女子生活轨迹的艰难历程,描写了他与平庸卑微生活的遭逢以及与荒诞世界的妥协与对抗,其中隐含着作者对生与死、匿名性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孤独个体生存命运的密切关注。小说所展现的独特叙事艺术、超...

诗文评鉴

在信仰与自由之间
摘要: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秋日》在中国诗歌界传播广泛,拥有众多译本,到目前为止,对这首诗歌的阐释和鉴赏仍在继续深入。无论是从中国文化语境出发,对诗人孤独寂寞情绪的“共情”理解,还是在存在主义哲学背景下,对诗人“在神性的澄明之境中体味到的无忧...
越界的自由
摘要:《离歌》鲜明体现了周晓枫散文小说化的特点,在多位叙述者制造的迷雾中,参与者“我”借助抒情范式的转变——从空洞陈腐的古典抒情到细致幽微的现代心理剖析,完成人物形象的逐层包装与拆解。同时凭借“我”的作家身份从故事现场撤离,引入上帝位格俯看...
女人的乡愁与悲悯的情怀
摘要:安然善于用手中之笔细致描绘农村生活的风俗画。她的散文不是以单纯的文笔去映照宏大的外部世界,而是以细腻的笔触伸向了可以慰藉精微的个体心灵,更愿意把生活中的贫寒之人请进她的散文殿堂,敬重他们坚韧的高贵灵魂。她也爱用散文的方式思考、追问、探...
天真还是经验
摘要:《小姑娘的迷失》和《小姑娘的寻获》是威廉·布莱克放在《经验之歌》里的一组短诗,篇幅较短,故事简单,结构清晰,对狮子等野兽的拟人化描写又使其呈现出童话特点。这组诗描绘的儿童世界虽然表面具有童话的天真,内核却像成人世界一样,是一...

文苑经纬

新性灵主义视域下徐志摩的性灵主义与自然观
摘要:新性灵主义是近几年学界出现的对性灵主义深入阐发的新观点,承袭明清性灵派和徐志摩个性主义传统,主要在创作观、批评观、翻译观上有所创新。文章在分析新性灵主义创新之处的基础上,主要依托新性灵主义的视野,采用词频统计法,量化统计出徐志摩作品中...
复调的中国式吟唱:山飒作品中的诗书画同构特质
摘要:作为旅法作家,山飒已用法文发表了七篇小说,其中,《柳的四生》《围棋少女》《裸琴》已在中国出版。通过这三部作品,山飒在西方语境下对中国历史与中国故事进行聚焦,借助复调的现代叙事手法,将人物情节置于中国水墨画的深远意境中,赋予了故事中国文...
论平原的文学创作
摘要:平原的文学创作,与宁夏其他作家立足乡土的作品不同,他的作品在于描写消费时代的城市体验,她关注到了都市生活中人的精神困境,这些困境体现在婚姻关系、个人精神世界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当中,同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贴近生活,具有时代特征。在创作...

影视观察

1900年代的孤儿和文化逻辑
摘要:经典的意义就在于经得起任何时代的解读,无疑,电影《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的经典之作。重映的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在二十二年之后又重诉了过往的20世纪之“雅致的寓言”。在电影寓言里,“弗吉尼亚号”邮轮这个独特空间重现了20世纪被压抑的历...
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审美研究
摘要:《国家宝藏》是全面、立体地展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综艺节目,自开播以来便收获大量观众。节目的配乐、文物、舞美等处处体现着浓厚的审美艺术。本文便以此展开研究,探讨《国家宝藏》的审美价值、艺术特色、主要元素以及未来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

艺术广角

颜真卿《魏夫人仙坛碑》试析
摘要:文章以颜真卿所书《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文献资料,研究颜真卿笔下的道教女性志主——南岳夫人的生平、出身和婚嫁,分析道教对其的影响,并探究其对传统道德思想的传承和反叛。 关键词:颜真卿 碑...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
摘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被誉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全曲充满了柔美的浪漫主义情绪和齐整均匀的形式美,无论是在演奏技巧上还是在音乐旋律上都呈现出了极高的造诣。本文将进一步对门德尔松《e小调...
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的音乐文学特征
摘要:音乐文学是将生活语言赋予文学色彩,并把作者的情感融入音乐当中,最终通过歌唱的方式全面展现其艺术特性的一种艺术形式。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正是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时以“长征”为艺术主体,研究的价值较高。本文首先对肖华将军和《长征组歌...
相关杂志
  • 当代

    当代

    2025年03期
    ¥12.00
  • 北京文学

    北京文学

    2025年07期
    ¥15.00
  • 译林

    译林

    2025年04期
    ¥12.00
  • 啄木鸟

    啄木鸟

    2025年07期
    ¥9.00
  • 十月

    十月

    2025年04期
    ¥15.00
  • 美文

    美文

    2025年13期
    ¥9.00
  •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

    2025年08期
    ¥9.00
  • 辽河

    辽河

    2025年07期
    ¥7.29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2025年02期
    ¥6.00
  •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2024年10期
    ¥6.00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5年06期
    ¥15.00
  • 小品文选刊

    小品文选刊

    2025年07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8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名作欣赏·评论版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名作欣赏·评论版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