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

2023年01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新民周刊》以“影响主流”为己任,关注“新闻、新知、新锐,民生、民情、民意”,力求理性、冷静、智慧的办刊风格,凸现了“国...     展开

类型

周刊

类别

时政综合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5.00
目录

新民一周

光纤改变了中国
当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千兆进户的上网便捷、越来越多的频道游戏进入到有线电视、越来越多的电信联络方式跨山越洋会聚世界各地宾朋,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是一根细细线缆——光纤。 2022年12月发布的《中国宽带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光纤用户已达5.5...

封面报道

美育的艺术
“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已经在位于松江区云堡未来市艺术文创园区的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隆重开幕了,这场持续到2023年7月的主题展览,将带领观者经历一次难以忘怀的“美育的艺术,艺术的美育”之旅。 此次大展,内涵丰富,形式多元...
“城·长”里的审美
2022年11月26日,“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在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将延续到2023 年7 月。 “在美育公共教育的层面,我们希望‘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这样一场跨越年代的城市艺术叙事,...
汪家芳访谈:用水墨记录城市发展新篇章
《上海Go High》组画之“晨曦中的外滩”。 在名家辈出,异彩纷呈的上海画坛,山水画大家汪家芳每次的“亮相”,总是令人意外,甚至惊喜连连。或是顶天立地的巨幅山水,或是表现城市建筑的大幅佳作,一会儿又拿出了一百张面貌各异、手法不同、叫人目不...
美育大课堂 听艺术家诉说
汪观清、张培础、陈谷长作品《永不褪色》 。 “城·长——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透露了艺术的心声,用艺术的方式传递着美,记录着城市的成长与发展。艺术家们用诚挚画笔描绘“人民城市”建设的壮丽画卷,着力为上海师生打造美育大课堂。开幕式当天...
云堡未来市的未来
作为一个崭新的创新创业园区,云堡未来市正在成为松江当地艺术文创的新地标。 在上海西南,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天气晴好时,白天向前远眺,可以看见松江九峰十二山;夜晚抬头仰望,星空映入眼帘。放眼整个大上海,像这样能够既看见山,又看见星空的地方,...

广域

热点
A 中国 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2022年1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提出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取消来华人员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
热词·数据·热脸
阴险小人 原本是贬义词,但在2022年末却因为新冠疫情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指一直阴性,但又被阳性感染者包围、处境越来越危险而生活小心翼翼的人。很多人不乏自嘲地为自己贴上了“标签”,如“目阳人”等,在乐观中抵御奥密克戎毒株。 AIGC 20...
七日谈
壹 这种调整是一种依法科学有序的动态调整,不是完全放开不管。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发布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 贰 我们常常将彼此视为敌人,而不是邻居;作为民主党人或共和党人,而不是作为美国同胞。 美国总统...
功夫熊猫
在苏州南园桥堍的斜阳里,一朵朵雪花优雅飘坠。这是我师傅的手艺。他说,桥下的流水,都带有家乡淮安滴溜溜转的观望,所以,他的剃头手艺永葆青春。 我问,什么叫滴溜溜转的观望? 他嘿嘿,眼乌珠就是这么转的嘛! 看他口罩上的眼睛,近七十年的岁月不留多...
一夜无眠
“呜呜呜”。呼啸而来的救护车声,像一头巨大的怪兽,撕破了夜的安宁,静态管理下它的声音犹为刺耳,摸到手机,一看,才三点十二分。 真够糟心的,不知谁家又出现了状况?封控后,我首次感到焦虑。想同在瑶海区的父母家也封控多日了,母亲一向节俭,买东西总...
我们约定春天见
三年前的一天,我和先生专程到深圳美术馆,见大门紧闭,遗憾之余,发现侧门开着,一群人正在布展,迎面而来横幅:“思逐风云——周凯山水画展”。环顾布展空间,见一位古稀老人站在画作前思考,一位气质优雅女子与几位学生模样的人,趴在地上整理着作品,遇我...

观察家

中韩经贸趋冷了吗?
随着2016年韩国在境内部署了美国的“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特别是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中韩经贸关系也受到了一定影响。韩国媒体惊呼中韩经贸关系“趋冷”了,甚至危言耸听地说,“正由盛转衰”。 一是韩国对华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率在下降。...

漫漫谈

聚“杀”成塔
1.聚“杀”成塔 近日,经济人类学家杰森·希克尔和他的合著作者迪伦·沙利文在权威学术期刊《世界发展》上发表的一篇报告中公布了一些新的统计:英国殖民主义曾经对印度人进行的屠杀,可能远超世人所知。2.学术绝“中” “亲中的西...

世界这一周·突破

首个让病人长时间存活的心脏移植手术
器官移植与抗生素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人类医学的两个最重大进步。其中,心脏移植更被誉为“21世纪医学之巅”。 开启心脏移植序幕的是一名南非外科医生——克里斯蒂安·巴纳德。1968年1月2日,巴纳德医生把一个混血年轻人的心脏移植到一...

社会

都阳了:期待所有人闯过这艰难一关
2022年12月23日,北京市民在一家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 2022年12月26日深夜,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乙类乙管”,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
中国茶申遗,这样完成拼图
茶园管理、茶叶采摘、手工制茶,包括茶之品饮、分享,当地时间11月29日,一段短片下来,摩洛哥拉巴特的会议现场响起阵阵掌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委会现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
千变万化中国茶
茶叶起源于中国。历史文献中最早关于茶的记载传说,出现在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而中国民众饮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秦,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六大茶...
茶人故事:专心、用心、良心
樊生华和来学茶的美国留学生交流制茶经验。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的这句诗勾勒出千百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喝茶不需要理由,只要和好友一起开开心心饮茶,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就像人生大多由浓转淡,苦中有涩,回想起来,又总伴着点点甘甜。...
药茶同源,并非虚指
茶本是入药之物。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近些年,记者采访各路茶人,几乎众口一词地说出这句话,并有人仔细解释“荼”为何就是“茶”。 唐代卢仝在《七碗茶歌》中如此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以器观茶史,历数千年滋味
水乃茶之母,器是茶之父。作为世界上使用茶叶的国家,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茶具作为茶文化的器物表现,更是带着历史的痕迹与时间的温度。 茶器流变,也是沧桑。 一器多用的唐前茶具 2018年6月,山东邹城峄山街村在扩建道路取土时破坏了一座墓葬...
茶之路:神州一叶香寰宇
2022年 12月7日,一名与会者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中国角品尝中国茶。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名扬天下。其实,“茶之路”在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等诸多方面,均可与之媲美;在许多时候,还与...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身披坚硬“盔甲”,爱让我们变柔软
你一定在影视剧中看到过这样的画面,行军出征前,士兵们整齐列发,穿戴坚硬、厚重的盔甲。代入其中一员,不知你是否这样想过:“要是我的身体坚硬,刀枪不入就好了。” 系统性硬皮症患者的手会在寒冷时会发白发紫,这种情况被称为“雷诺现象"。 ...

健康

全面小康之后如何达到全面健康“组团健康”C位出道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方晋,安利(中国)总裁余放,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专家顾问、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

专栏

焚香祛疫,古老的消杀传统
孟晖专栏作家于故纸堆中发现时尚之美 到目前为止,我在“香圈”里的朋友大多都还没有“阳”,以致我想,古人一直坚信“焚香祛疫”,也许真有几分道理。 “香圈”,就是致力于复兴中国古典香文化的一群同道。和这些朋友一起活动的好处就是天天都能闻到好香...
金山大医宋礽镛
胡展奋专栏作家喜欢历史,酷爱大片 通往金山区枫泾镇“金枫中医针灸文化交流中心”的路有点堵。 四乡纷传,宋礽镛医生夫妻档“神针克新冠”,我也就带了几个求医的去蹭蹭,有远亲,有近邻,更有乌克兰的朋友阿廖沙,看他一根金针如何应对。 已经大江南北闹...
“县城之光”江霞为什么得不到爱情
沈彬专栏作家假装专家,低空观察 听人说,看《三国》到武侯五丈原归天,便可以结束了,看《红楼梦》看到黛玉焚稿,便可以结束了。在当下大热的正剧《县委大院》里,看到林志为和女朋友领了结婚证,彻底绝了江霞相亲的念头,就不必再追剧了,可惜这已经是最后...
不要被社会化磨灭才情
话说贾科梅蒂去看好友毕加索的个展,叽叽歪歪提了许多意见,弄得毕加索很是不爽,以后就没有以后了,贾大师以后再也没有接到老毕的任何邀请。人家老毕是靠展览卖画的,你作为好朋友应该捧场说好话,不要把人家的生意搅黄了,要提意见到画室两个人畅谈到天亮没...
一场公共的独白
法国文学里最有名的一通电话,莫过于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的结尾。主人公在西贡时的那个情人,那个不得不屈服于宗法轶序的男人,终于鼓足勇气,打来这一通越洋电话:“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
盲盒开出宝:塔尔萨之王
年头岁尾,《塔尔萨之王》是一个惊喜。开剧时没抱多大希望,就是瞅两眼的心理:嚯,史泰龙演电视剧了,有空瞧瞧吧。结果盲盒开出宝,有一种赚到的快乐。老演员倒向剧集,近来颇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大楼里只有谋杀》之于史蒂夫·马丁,《柯明斯基理...
为见证C919交付而自豪(2022年 第48期)
原本以为2022年9月19日,结果是9月29日才领适航证,为了国产C919大飞机交付的这个选题,我等得有点心焦,终于在12月9日等来了全球首架的交付。 那天中午,这架东航C919轻轻地降落在跑道上,完成了从浦东机场到虹桥机场短暂的“首秀”航...
相关杂志
  • 环球人物

    环球人物

    2025年10期
    ¥9.00
  •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

    2025年13期
    ¥7.29
  •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

    2025年06期
    ¥12.00
  • 红旗文稿

    红旗文稿

    2025年11期
    ¥3.00
  • 民生周刊

    民生周刊

    2025年12期
    ¥12.00
  • 南风窗

    南风窗

    2025年14期
    ¥9.00
  •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

    2025年21期
    ¥5.00
  •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2025年03期
    ¥6.00
  • 军嫂

    军嫂

    2025年05期
    ¥6.00
  •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

    2025年23期
    ¥6.00
  • 世界知识

    世界知识

    2025年11期
    ¥7.29
  • 看世界

    看世界

    2025年13期
    ¥9.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25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新民周刊

杂志价格:¥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新民周刊

杂志价格:¥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