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总统“必须”撒谎?

《當总统撒谎:官方欺骗及其后果的历史》

作者:[美]埃里克·阿尔特曼

译者:王本涛 徐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

出版时间:2023年6月

定价:95元

二战后不久美苏关系的急转直下和冷战的迅速开启,常使人沉迷于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罗斯福没有那么早离世,历史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毕竟他经验老到,不像小镇政客出身的杜鲁门那么笨拙生硬。他与斯大林和丘吉尔都有私交,这意味着可以多做台面下的工作,大家拥有更多的转圜空间。他也更得人民信赖,不会惧怕“叛国”的指责。

看过《当总统撒谎》这本书之后,人们未必会如此乐观。正是因为罗斯福有意无意的自欺欺人和对美国民众乃至精英阶层的刻意误导,导致苏联对波兰的“接管”显得如此“寡廉鲜耻”,进而导致《雅尔塔协定》迅速变得不可接受。

或许他可以私下敦促斯大林行事不要那么乍眼,多顾及一下美国人民的感受,或许他也不会像杜鲁门那样生硬突兀地终止对苏联的租借方案,并公开高调地硬刚苏联对手,使得斯大林们认为西方铁了心要即刻改弦更张,进而加速冷战不可逆转地到来。

但这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苏联人肯定不会软化自己在中东欧势力范围内的立场,那是他们凭实力打下的“江山”,而且也在雅尔塔会议上得到了美英的认可。这是一个无可更改的态势和格局,而恰恰是这一点惹恼了美国民众和精英,并被罗斯福的对手紧紧抓住大做文章。苏联人不明白或不理解的是,“势力范围”这个散发着腐朽的凡尔赛体系气息的观念,压根儿就不会被接受。

罗斯福当然明白这一点,但他太想成就联合国了,太想避免重蹈威尔逊的覆辙了,太想维系盟友间的战时友谊了,也太想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减免美国大兵的损失了。因此,他只能选择在雅尔塔上做一套,当着美国人民的面说一套:没有妥协,没有交易,没有私相授受,波兰人民的利益没有被牺牲……罗斯福成了自己的热望和自己对历史的理解的囚徒。

或许他以为在成就了所有这些目标之后,他还有时间来慢慢说服美国人民(以及波兰人民,乃至中国人民)接受不完美的现实,说服共和党对手要以世界大局为重,说服斯大林和丘吉尔不要那么好斗。其实,即使罗斯福多活上一两年,冷战或许可以被延后,但绝无可能避免:中东欧的格局无可更改,亚洲革命的局势也大体无可逆转,而在人们眼里这些都是拜雅尔塔“妥协”所赐。

罗斯福的“谎言”及其猝然离世,导致其国内外遗产几乎毁于一旦。战时盟约翻篇如过眼云烟,冷战对抗迅即开启。其对美国政治生态和社会氛围的最大伤害,是催生了以麦卡锡主义为主要标志的反共猎巫潮,新政遗产也被反攻倒算。

更可悲的是,由于之前被蒙在鼓里,又身处罗斯福巨大的阴影之下,杜鲁门只能选择宣称雅尔塔没有密约,是苏联人背信弃义辜负了罗斯福的信任。而那些当局者和知情者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也只能选择坚称罗斯福没有妥协,更没有说谎,但或许被“误导”了。但这样的说辞无疑令他们在面对麦卡锡分子关于民主党已被“染红”的指责时,更加被动,更加进退失据。

在作者埃里克·阿尔特曼的笔下,接下来两个民主党总统肯尼迪和约翰逊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肇始于罗斯福的“错误”遗产或对其遗产错误解读的一连串谎言的集合。

对雅尔塔“妥协”恶果的心有余悸,导致肯尼迪总统处心积虑地要避免自己任期内出现麦卡锡时刻。这就需要他打造自己反共产斗士的形象,而古巴导弹危机似乎以一种传奇的方式成就了这一点。然而历史证明这也是一个隐瞒了一半真相的“传奇”:肯尼迪兄弟和赫鲁晓夫达成了秘密交易,以撤除土耳其导弹换取苏联船队的返航和拆除古巴导弹,而非表面上轻描淡写的“承诺不入侵古巴”。但肯尼迪兄弟选择隐瞒这一点,甚至连其决策内核圈也对此毫不知情;更为恶劣的是,在自己秘密妥协的同时,还对主张走缓和路线的政敌落井下石。

肯尼迪靠“谎言”支撑起的传奇造成了多重恶果。“仗义”的赫鲁晓夫没有揭穿肯尼迪的谎言,并希望通过自己表面的“示弱”换得与美国的战略缓和,为国内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现代化赢得喘息之机。而肯尼迪选择维系自己的英雄形象,没有及时对赫鲁晓夫的“示好”投桃报李,结果间接导致赫氏被罢黜,并刺激苏联人加大了核军备竞赛的力度,令肯尼迪所谓“更强硬才能更安全”的战略陷入破产之境。此外,自感被羞辱的苏联强硬派,下定决心在越南战场扳回一局,这也额外增加了日后美国从越南赌局中抽身而出的难度。

一如对罗斯福“如果还在”的揣测,人们也曾一度认为如果肯尼迪没有被刺杀,挟连任威势的他或许能及时为美国在越南的冒险行动按下止损键。然而考虑到人们都是自己谎言的囚徒,或许肯尼迪也无法抗拒“不能让越南成为另一个古巴”这一具有高度蛊惑性和煽动性口号的裹挟,毕竟他已经通过刀尖上的舞蹈赢得了古巴赛局,没理由在没有苏联人明显身影的越南战局中轻易退场。

而其继任者约翰逊则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双重囚徒,既面临着肯尼迪掺杂着谎言的政治遗产,又要和不自信的性格作斗争。他从一开始就或多或少地意识到越南战场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和泥沼,但他不敢放弃肯尼迪的“事业”,又讨好性依赖身边那帮负责外交和军事的肯尼迪的旧臣子们,他们身为东部知识权贵阶层,代表着身为南部“土鳖”的约翰逊身上所缺乏的一切。

此外,约翰逊又有着个人的野心,特别想在民权和福利事业上有所建树,以建立“伟大社会”来比肩罗斯福的新政事业。所以他选择抓住北部湾事件这个虚假由头来扩大越战,在压服共和党人的同时凝聚人心,为“伟大社会”建设提供助力。后来的历史已是人人皆知,这个起始于谎言并需要以一个比一个更大的谎言来喂养的越战悲剧,将约翰逊所追求的一切都推至其反面,其给美国造成的分裂性影响迄今未息。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