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狂飙》为什么能“狂飙”?

而“双雄对决”则是张译饰演的理想主义警察安欣与张颂文饰演的地方黑恶势力高启强相识于微时,却因为不同抉择走向殊途。两人互为镜面的人物设置,难以分解的命运纠葛,引观众感慨不已。

火了!爆了!狂飙了!

2023年开年,以扫黑除恶为主题的电视剧《狂飙》在收视率和口碑方面迎来“双丰收”——自1月14日开播以来,在央视八套的收视率峰值破3;播映期间,有关该剧的讨论几乎每天都会上热搜,还打破了爱奇艺热度值的历史最高纪录;剧中反派主角高启强爱不释手的《孙子兵法》,登上电商平台古籍畅销榜榜首;剧中同款美食搜索量、销量翻了N倍;和剧中涉黑企业同名的“强盛集团”做直播时吸引了百万人次观看;更难得的是,豆瓣上给该剧打出平均8.7分的高分……

那么,国产电视剧《狂飙》为什么能如此“狂飙”呢?

剧本:三幕式+双雄对决+角色对照

《狂飙》借警察安欣(张译饰)和鱼贩高启强(张颂文饰)相悖的人生曲线,讲述了一场跨越20年的扫黑除恶斗争。剧情由2021年开启:在虚构的临江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表彰总结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大会召开,省扫黑办特派督导专员徐忠(吴刚饰)刚刚在会上接受嘉奖,会后即被委以新任。怀揣着一份来自京海市(虚构的城市)的举报材料,徐忠和搭档纪泽踏上了扫黑除恶常态化的斗争之旅。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京海市却密不透风。指导组决定从一名将“自查自纠”报告写得出奇仔细的普通警察安欣身上寻找线索,2000年、2006年的往事由此展开……

“角色全部智商在线”“全体演员都在飙演技”“剧情紧凑,没有任何注水”“每个年代的服化道都很用心”……这是很多人看完39集电视剧《狂飙》的直观感受。在反腐、打黑和扫黑等领域,有众多口碑佳作珠玉在前,《狂飙》却能把“扫黑除恶”拍出不一样的新意并一骑绝尘,实属不易。

1976年出生的导演徐纪周,自2000年开始影视创作以来,拍摄有大量公安题材影视作品,如剧集《中国刑警》《打黑风暴》《狙击》、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等。对于公安题材剧集,这位北京爷们拿捏得恰到好处。

2019年,爱奇艺和留白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扫黑除恶的作品,以配合扫黑除恶三年工作的宣传。同年,43岁的徐纪周受邀加入到项目的创作中来。他回忆道:“中央政法委给了我们很多卷宗,也带我们做了很多采访。前期已经有扫黑除恶的戏播出,为了避免重复,最终定调以扫黑除恶常态化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背景来创作……从2019年接触这个项目开始,剧本我们做了好几稿,也写废过。直到2020年和现在的编剧朱俊懿合作,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后,才正式开始筹备。”

导演徐纪周。

谈及两人的合作缘分,出生于山东潍坊的新锐编剧朱俊懿表示:“我本身是中央戏剧学院管理系毕业的,一直做舞台剧相关的工作。遇到徐纪周导演之后,才转为编剧。他是我师傅,我跟他写了八年,受益匪浅。”

2020年秋天,朱俊懿刚写完都市情感剧《八零九零》的剧本,“徐导来跟我说,有个扫黑除恶的题材,但是时间紧任务重,有没有兴趣?我几乎没考虑就答应了,完全没有休息,立即着手准备。当时还不叫《狂飙》,我随便拟了个名字就开始写。后来徐导改成了《狂飙》,幸亏改了,不然就跟后来播出的一部同类题材撞了”。

徐纪周取名“狂飙”的想法最早来自毛主席诗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的“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在他看来,这首1930年创作的诗词头两句“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和这部电视剧十分契合——一场风暴、革命即将到来,有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刀刃向内的勇气,才能真正实现扫黑除恶、标本兼治。

《狂飙》作为一个原创剧本,除了徐纪周提出的三幕式的戏剧结构和双雄对决的故事框架,其他内容基本都要朱俊懿从头搭建。

所谓的“三幕”,分别对应2000年、2006年和2021年,每一幕围绕一个核心事件展开,分别是凶杀案、征地纠纷和指导组办案。

徐纪周透露,之所以选择这三个时间节点,是因为2021年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倒查20年、刀刃向内的结果触目惊心,而倒查20年正好要回溯到千禧年之初,而適逢世纪之交的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另一件是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时期我国的安全环境较为复杂;而选择2006年作为时间节点,是由于彼时一系列土地调控政策出台,这一时期频发案件的特点之一便在于钻土地调控政策的空子,从中寻找缝隙、攫取更大利益;2021年则是扫黑除恶常态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的开始。

而“双雄对决”则是张译饰演的理想主义警察安欣与张颂文饰演的地方黑恶势力高启强相识于微时,却因为不同抉择走向殊途。两人互为镜面的人物设置,难以分解的命运纠葛,引观众感慨不已。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 视界
    新民周刊 2012年09期

    新民周刊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