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胡志明的日与夜

《情人》剧照,该片讲述了一位法国少女与富有的中国男人在西贡发生的一段感情

在出发前往越南之前,我对胡志明市的印象还停留在电影《情人》。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这可能是我们脑海中与越南关系最紧密的一部电影。

《情人》改编自杜拉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法国少女与富有的中国男人在西贡发生的一段感情。当然,这部小说并不只是关于爱情或欲望,它还以一种对倒的方式隐喻着当时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关系,影射了越南这块土地极其复杂的过往。

小说的结尾:“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對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段话在不少文艺青年心中留下烙印。

而今天的胡志明市,早已比电影中的繁华了许多。法国对胡志明市的深远影响,也不止停留在小说或电影中。

去年12月底,我与妹妹抵达胡志明市的“新山一”国际机场,这是我第一次过一个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的“冬天”。

彩色的教堂酝酿城市过往

19世纪中叶法国的殖民扩张,在越南留下了深刻的殖民烙印,覆盖了文化、宗教、建筑、饮食习惯等方方面面,为越南街头增添了异国风情,但也无时不刻地提醒着人们那段屈辱的历史。

西贡圣母大教堂是胡志明市的地标,也被称为“红教堂”,让人很轻易地联想起塞纳河畔的巴黎圣母院,和上海的徐家汇天主教堂也十分相像。今天我们看到的教堂,是从征集的17个设计方案中甄选而出,耗费了三年时间,于1880年正式落成。据说,修建这座教堂的红砖全都是从法国马赛运来的,所以才可以经久不衰地保持着这样温暖的色调。

毗邻大教堂,中央邮局也是胡志明市的一个知名景点,它的建造者是古斯塔夫·埃菲尔—没错,正是他打造了大名鼎鼎的埃菲尔铁塔。中央邮局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它的圆弧穹顶,几乎所有游客都将镜头对准了这令人震撼的穹顶。站在这样的穹顶之下,你会有一种置身在欧洲某个车站的错觉,也会在恍惚间以为自己还在上个世纪,等待着某班迟到的火车。

西贡圣母大教堂
《情人》剧照

中央邮局的建造者是古斯塔夫·埃菲尔—没错,正是他打造了大名鼎鼎的埃菲尔铁塔。

阮文平书街也在附近,短短百米,它是2016年落成的、胡志明市的第一条书街。两边的小书店卖着越南语和英语的书,很多都装帧精美。沿街也有让人坐下来看书的休闲区域,许多年龄不同的学生,都在这里挑选自己心仪的书,也有的在参加课外活动。整条街都洋溢着文艺气息。我觉得这里有一股安静却充满活力的气息,它既代表了一部分被藏在文字下的过往,又代表了当下越南人尤其是年轻人对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开放心态。

而我们造访的第二个教堂,它的色彩就更让人印象深刻。新定教堂位于胡志明市的第三区,它是仅次于西贡圣母大教堂的第二大教堂,人还没走近,远远就能看见粉色的教堂矗立在路边。彩旗从教堂尖顶悬挂而下,随风摆动。马路上的摩托车和汽车呼啸着飞驰而过,仿佛在参加一场竞速比赛,与安静、充满童话色彩的教堂形成一种别具趣味的反差。

中央邮局
胡志明市美术馆

从艺术殿堂到人间烟火

那天,穿行在越南的大街小巷,我想起曾经看过的越南导游陈英雄的作品《青木瓜之味》。这部拍摄于1993年的作品,曾入围了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尽管没有获奖。很有意思的是,导演12岁从越南前往法国留学,大学主修的是哲学。《青木瓜之味》源于他的童年记忆,是他对过往、对孩提时代的回望。胡志明这座城市,似乎与这部电影有着相似的清新色调。

越南滴漏咖啡世界闻名,但却不是每个人都喝得习惯。

除了两座教堂外,另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法式建筑,就是胡志明市美术馆。通体明黄的建筑十分对称,这也是法国建筑和园林的一个显著特征。古老的电梯、旋转楼梯和彩色玻璃装饰的拱形窗户,使这座建筑本身就足够迷人。

美术馆里的许多展品都是当代艺术,尽管运用了西方的技巧,表达的方式却十分含蓄。很多作品的主题是战争和死亡,让人看了心中难免压抑。旅行结束后,无意中我看到有关这座建筑物“闹鬼”的传说被拍成了恐怖片,心中有些后怕:难怪穿行在这座安静、古老的建筑中,确实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诡异气氛。

从美术馆回到热闹的俗世中,滨海市场是我在胡志明市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当时,胡志明市正在修地铁,滨海市场的门前是一大片工地,让那里的空气都显得浑浊不清。而在这个室内的市场,无数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游客走在纵横交错的通道里,被各种纪念品、手工艺品、服饰、咖啡、水果包围。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