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0日,工作人员在西安比亚迪草堂工业园汽车总装厂进行新能源汽车装配。图/新华
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旧貌换新颜。
2012年中国汽车销量为1930.6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23.87%,2021年汽车销量达2627.5万辆,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与欧洲销量之和,占全球汽车销量的32.42%;新能源汽车方面,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3万辆,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跃升至352.1万辆,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
汽车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对培育创新源泉和增长动能、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有着重大积极意义。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正转向大规模进入家庭的关键阶段,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智能网联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换道超车”建成汽车强国并实现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协同效益的条件越发具备。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实现产业重构的十年,也是中国汽车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十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表示,这十年,正是汽车产业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汽车产业在由大变强的新赛道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2年末,全国汽车保有量1.2亿辆;2021年末,这一数字达到3.02亿辆,增长252%,变化惊人。
快速增加的4S店,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支撑。“十年前国内汽车4S店有2万家,如今已达到近3万家,而且自主品牌汽车4S店十年来完成了对国内所有地级市的覆盖;十年前国内汽车经销商百强企业中规模超过500亿元的有四家,现已达到七家,接近翻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道出了这一连串鼓舞人心的数字。
在开放中融合,在融合中崛起,在崛起中竞争,在竞争中成熟。厚积薄发的中国汽车产业,正在以一个成熟者的姿态站在全球行业前列,参与并引导着下一步产业变革。
从会造车到造好车
2010年之前,是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阶段,但中国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并没有随之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汽车技术方面,中国汽车工业的初衷是走“引进—吸收—消化—创新”之路,但彼时仍然停留在“引进—模仿—再引进”的低级发展过程中。
曾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2010年前后的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几乎全部集中在10万元左右的中低档车……客观地看,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尚处于价值链产业链低端环节,核心技术和市场为跨国公司主导。”
十年间,国内车企历经坎坷。如今,中国汽车品牌正创造属于自己的时代。
2016年,吉利在德国柏林发布定位为“新时代高端品牌”的领克汽车,这是吉利与沃尔沃十年协同的重要结晶。截至2021年末,领克已经拥有了“60万+”的用户群体,72%来自合资和豪华品牌的客户,为中国高端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图1:乘用车各系别市场份额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制图:于宗文
随着自主品牌车企的飞速发展,不少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和技術与合资品牌进行对标。据了解,蔚来汽车单车平均售价已经超过了宝马、奥迪等跨国品牌部分车型,成为当今很多消费者的新选择。理想汽车凭借一款增程式车型理想ONE,成为豪华中大型SUV榜单中的常客,也为中国品牌走向高端提供了样本。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中国汽车工业只有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对世界汽车工业有更大的贡献,才能得到全球同行与用户的尊重。
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品牌不断冲出水面,被更多消费者看到、选择并认可的背后,是好的产品、好的理念和好的服务堆积起来的消费者信赖。
“打造优秀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与期待,也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在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看来,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向上,是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然要求。
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同样是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正式发布,决定在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这项机制的建立,根本性地整治了中国汽车业以往“低散乱”的产业格局,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
十年来,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愈加充分,部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车企走上兼并或重组的道路。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共有67家公司公告完成85起并购事件,完成并购的公司数量占上半年整个汽车行业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为32.37%,并购重组涉及的资金约216.16亿元。
2021年4月底,湖南猎豹汽车申请破产,同年8月底被裁定破产重整。无独有偶,曾经背靠北汽集团与重庆银翔事业集团的北汽银翔,也于2021年被法院批准进行破产重整。长时间处于停产状态的众泰汽车于去年底迎来“曙光”。2021年12月1日,*ST众泰发布公告称,已收到金华中院裁定,批准众泰汽车重组计划,同时终止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组程序。
此外,北京现代将其位于北京顺义的第一工厂于2021年正式“交接”给理想汽车。而理想汽车对该工厂投资超过60亿元,并将于2023年底正式投产。
“回归理性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说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向上发展的空间,可能会到4000万辆或4500万辆,还会到国际上去发展,但不可能容下几百家整车企业。因为汽车产业的属性是规模化、大批量生产,汽车市场是对成本控制严格且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国也不能越过这套规则,现在是淘汰赛的开始,兼并重组必然会发生,这种大产业结构性的调整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付于武表示,“中国汽车企业必须适应和迎接这个结构性调整。迎接变革、完成转型升级,这是我们汽车产业当下要做的核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