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谈阅读教学的出书入书法

王俊芹
  
素质教育(学生之友)
2011年6期


  南宋陈善在谈到读书经验时说:“读书需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所谓入书,就是真实、确切地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所谓出书,就是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用得灵活,用得透脱。
  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除教给学生基础性的语法知识外,主要任务就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既能入得书,又能出得书。
  首先,引导学生入书。
  情感体验法
  每篇文章都包含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有的直抒胸怀,锋芒毕露,而更多的表情达意则比较委婉、含蓄。由于文章来源于生活,其中的情感也源于生活,因此,我们不仅要深入研究文章内容,还应该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等,并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把自己放到作者所处的环境中去,来体验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从而把握其思想感情脉络。
  形象直观法
  文章是生活的缩影,是客观世界的写真。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是活生生的、立体的、五彩缤纷的、形象鲜明的,而它一旦浓缩为文章,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就难免有些枯燥、呆板。有的文章靠情节吸引人,而有的文章,比如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本身并没什么情节,靠什么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呢?这就需要创设情境,把语言文字再转化为五彩缤纷的的客观世界,使学生透过文字,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眼前闪现的是实实在在的人、物、景、事。要实现这种由抽象文字到具体形象的转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有形象直观的教具。这些教具,可用现成的,也可自制,或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例如《荷塘月色》中对荷塘的描写,讲课时,可挂一副“荷塘景色图”,也可边讲边按作者的描绘,在黑板上勾勒出一副荷塘及荷叶、荷花的轮廓图,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也可制成课件,插入一些优美的荷塘图片,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荷塘之美。
  语言诱导法
  有一些动态描写或单纯叙事文章,很难用形象直观的方法来描绘。例如《珍珠鸟》中,描写小鸟的活动,体现其有灵性 ,通人意,表达一种人鸟友好相处的美好意境。《我看见了大海》中,记叙“我”的成长过程,表达对继父的感激和怀念。对这类文章,教师可借助口语,把文字转化为语言,通过语调的变化描绘出文字表达的意境,使学生像听配乐散文诗一样,慢慢地进入角色。
  联想认知法
  所谓联想,是在头脑中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认知,就是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认知新的知识材料。例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要切实理解作者按制作工序的先后为顺序说明及突出其手工操作这一点,可提示学生联想:以前见过的或在影片中看过的手工作坊中分工协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手工艺人一道工序接一道工序的制作情景。
  以上是引导学生入书的基本方法,其实质是调动学生以往的认知体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一般来说,这四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需综合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出书。
  学生进入文章情境后,对文章内容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有一种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欲望。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带领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跳出来,分析归纳作者用什么方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即写作技巧。其方法是:一方面让学生同脑海中曾形成的情境相结合,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可恰到好处的创设相应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中思考怎样学习运用这些手法,如何把自己的所见所思用文字描绘出来,叙述出来,达到绘形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例如:《荷花淀》一课,利用课文“用绘画笔法来描绘白洋淀地区物产丰收情景”的技巧,仿写一段本地特产丰收情景的短文,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写作能力。学生能够出得书了,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出书入书法,实际上是一个“文字——生活——文字”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文章分析能力、文学欣赏能力,还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