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语域偏离与其幽默效应

——以《脱口秀大会》为例

刘佳
  
速读·中旬
2022年3期
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摘要: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和语域偏离理论指导下,本文尝试从其组成要素语场、语式和语旨这三个方面,分析《脱口秀大会》中幽默语言的语域偏离现象及其产生的幽默效应。结果表明:语域和语篇能互相预测,任意改变语域变量的3项中的1项就可以达到幽默的效果。本文进一步验证了语域偏离理论对于分析解释幽默语篇的可行性,提高人们尤其是喜剧演员或者脱口秀演员的语用能力,实现特定交际目的。

◆关键词:语域;偏离;《脱口秀大会》;幽默效应

一、引言

幽默是语言使用过程中一种特定的现象,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和语用功能。而语域偏离作为实现幽默功能的手段之一,也成为幽默研究的重要课题。语域偏离现象,是语域的3个变量中其中一个的脱轨或背离而导致的反常规的语言表达方式,一般可达到幽默或讽刺的效果。本文将从语场偏离、语旨偏离和语式偏离三个维度,分析和解释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中幽默语言的语域偏离现象,探究其本质和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本文的研究将扩大语言幽默的研究范围,进一步验证语域偏离理论对于分析解释幽默语篇的可行性。除此之外,本文不乏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帮助人们尤其是喜剧演员们,掌握更多语言现象背后的语言知识,指导他们采用语域偏离的策略,提高语用能力,促进交际目的的有效实现。

二、理论基础——语域理论和语域偏离

语域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人类学家Malinowski(1935)对语言与语境关系的相关研究。他认为语言的意义并不源于构成言语的字词意义,而是由其语境决定的(胡壮麟et al., 2005)。英国伦敦学派创始人Firth(1968)追随Malinowski的语境研究,把情景语境高度概念化并纳入到普通语言学的框架中,即参与者、行动、周围物体与事件以及言语行为效果,推动了语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Halliday和Hasan(1985)总结前人研究,对情景语境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描写并提出了语域理论。语域是由3个变量组成的,即语场、语式和语旨。

语场、语旨和语式的不同配置可产生不同领域、不同正式程度、不同渠道的语域。Halliday((1978)提出,语域和语篇具有双向预测的功能。他把语域概念看成一种预测形式,即人们可以根据语域来预测语篇形式,也可以根据语篇来预测可能产生这个语篇的语域。

根据语域的3个因素,语域偏离又分为3种:语场偏离、语式偏离和语旨偏离。就语场偏离而言,当所选词汇与当前场景或话题不相符合时,语场会发生偏离,进而产生幽默效果。语旨偏离指的是语篇中参与互动的角色间的社会关系或社会距离的转变,或从正式到随意,或从亲密到疏远,往往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人际交往功能。语式偏离指的是语言交际的媒介或渠道的变换。幽默语篇故意打破语义系统和语境因素固有的相互预测和制约关系,通过形成“不和谐” 的语域混合,导致原语域3个变量之间的有意错位,从而起到幽默或讽刺的作用(岑群霞, 2005) 。本文将具体分析《脱口秀大会》中的通过语域偏离的方式达到的幽默效果,希望能够解释大部分幽默发生的机制,并为脱口秀演员提供借鉴。

三、《脱口秀大会》幽默语篇中的语域偏离解读

(一)语场偏离产生的幽默

1.“今天的主题是爸妈我就直说了,其实在我家有话直说的从来都是我爸妈,我爸妈他们结婚好多年才生的我,有一次我就问我妈,是不是你不用工作,觉得生活太无聊了, 想生个孩子陪陪你,我妈说不是,我就想看看我这个岁数还能不能生。”

例(1)是微信朋友圈里非常流行的常流行的直说了,其实在我家有话直说的从来都是我爸妈,我篇发出者的真正意图,点开全文后才能根据上下文获得最贴切准确的理解。从对语场的分析来看,语篇接收者在处理语篇时,会发现整个语篇是围绕“妈妈决定生,语篇接收者”展开的,而这个原因并不是我以为的时妈妈觉得生活太无聊了,想生个孩子玩玩”,而是“妈妈想检验一下自己那么大岁数还有没有生育能力”。强烈对比之下,语篇发出者没有达成自己心中所想。也就是说,是说,得生活太无聊了,想生个孩子玩玩”,而是“妈妈,究其本质,只不过是两个人出于不同的生活经验对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前者从心理原因出发,而后者则从生理角度出发。整个故事的语场被重构了,读完全文后令人感觉趣味盎然、 忍俊不禁。

(二)语旨偏离产生的幽默

2.“离产生的幽默令人感(领导们)都不知道,我就是开会的时候偷偷写段子,太刺激了。后来他知道了就找我谈话,跟我说,你搞这个脱口秀多久了?我说:两年多吧。他说两年多,就是全公司都在搞新车项目的时候,你在搞脱口秀?我说领导,我这个脱口秀只是玩玩而已,我心里只有咱们公司。他说你太让我失望了,我面试的时候怎么没发现你是这种人。说完要看我上个月的业绩考核表。我当时就生气了,我说你不相信我一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互相信任,你这种行为已经打破了这种信任。而且我觉得他有点儿不懂事儿了,我不过是犯了一个所有普通员工都可能犯的错误找了个兼职嘛,搞得这么兴师动众的,我当时很生气,我就像个渣男一样跟他说,我累了。我说你冷静一下咱俩再聊。从那以后我就明显感觉到他对我起了戒心。首先他把我的工位调到了他旁边,就方便每天监督我。然后那个工位,它上面挂了一个牌子,写了几个字,“公司不养闲人”。 现在疫情期间,我们用隔板把工位都隔开了,然后我领导每天都在那里假装伸懒腰。工作呢呵呵呵(配上偷窥的动作),不容易啊,我真的很想跟他说,如果你只活在过去, 咱俩没法拥有更好的未来。 我有时候坐在那儿我就抱怨工资好少,我领导就说:哟, 现在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份全职工作啦,脱口秀不挣钱啊,还是脱口秀好。我每次去演出的时候他们都关心我,你领导最近没有找你麻烦吧,你这么好的员工他都不知道珍惜。我真的不希望你们因为脱口秀吵架”。

例(2)描绘的是语篇发出者和其领导的对话。依据语域和语篇的双向预测关系,语篇接收者会在听到语篇之初,预判到语篇当中的参与者之间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具有悬殊的地位差异,从而预测到他们之间的对话是严肃的;员工因为处于权势较弱的一方,态度应当是小心翼翼的,措辞应当是经过细致斟酌的。然而,从案例中看,双方对话不是以往严肃、刻板、谨慎的语调,令人耳目一新。

(三)语式偏离产生的幽默

3.“离产生的幽默,语篇接收者会在听到语篇之初,预判到语篇当中的参与者之间老生啊,女白领啊,拍的都是什么青春爱情剧啊,职场励志剧,女工人,你们跟着我想啊, 拍的是不是父母重男轻女,自己辍学打工,嫁给一个车间的技术员,不是丧偶就是被绿, 最后没有办法一个人带着孩子,辛辛苦苦成为了一代成功的乡镇女企业家。每次一提到女学生,女白领,你就觉得要么青春,要么专业干练,女工人,你就觉得能干,但是命苦。为什么没有编剧给我们这个群体写一些甜甜的爱情故事呢。我也不想每天跟我的工友们挤班车。我也希望能有一个高大帅气的车间主任,开着一辆拉风的敞篷叉车,把我送到车间门口,然后单手就靠在那个方向盘上告诉全车间的人,我的叉车,只有晓卉能坐。我下车以后呢,他就会用叉车的那个叉,给我来一个爱的壁咚,还要说一句浪漫的台词词白卉,开开心心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到车间里面以后,他会温柔地给我系好安全帽, 然后特别霸道地跟我说一句“我的女人,不允许受伤。”

例(3)在这里语篇发出者先是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普通的女工人形象,命运颠沛流离自强不息最后奋斗成功,而语篇发出者还是想要为自己和女工人正名,女工人不只有一种样子,希望能逆天改命,也能,也能篇发出者还是或职场励志剧,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主角。之后她就构建了另一个故事:《车间主任和女工人的爱情故事》。车间主任的设定更偏向于“霸道总裁”,会用肢体动作和言语行为向女工人表达自己的喜欢之情,比如,“壁咚”这一动作和一系列言语行为“我的叉车,只有晓卉能坐;晓卉,开开心心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我的女人,不允许受伤”,都是典型的小说和影视剧中的套路,放在这个语篇中,就形成了语域偏离的语式偏离。这些只会在影视剧或者小说中出现的行为和台词,放到实际语篇中就会形成语式偏离,语篇接收者仿佛被置身于小说或影视剧的场景中,并一跃成为主角。虽然在该语篇中,车间主任的“情话”有“东施效颦”之嫌,这也为语篇增添了笑点。

四、结论

本文从语场偏离、语旨偏离和语式偏离三个维度,对网络综艺《脱口秀大会》中的多个语篇进行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幽默机制,并解释各要素在语域偏离中是如何配合,来实现语篇幽默效果的。在一定程度上本文的研究将丰富语言幽默的研究范围,证明利用语域偏离理论分析语言幽默的可行性和强大解释力。

另外,本文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希望能提供给读者或者听者一种新的交际策略:语域偏离策略,即在特定的语境下,说话者可以故意采用语域偏离,来制造幽默效果,或者促进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对于喜剧工作者来说,掌握这方面的语言知识,了解语域偏离指导下语言幽默的运行机制,对于他们于他们他们制,对于他们偏离,来制造幽默效果,或者促进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对于喜剧工作者来说,掌握语域三要素中的某一个,来检验笑果,实现高效的创作。人们在日常交际的时候,也可以适当使用这一策略,制造笑果,会增强会话的趣味性、幽默性和亲和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语用能力,促进交际目的的有效实现。但是切记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是否使用某一语域偏离策略,严肃的场合使用语域偏离势必会产生相反的笑果,比如,上午谈判中开一些有伤大雅的玩笑会让对方怀疑你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Firth, J. A synopsis of linguistic theory (1930-55). In: F. Palmer (ed.), Selected Papers of J. R. Firth 1952-1959 [C]. London: Longman, 1968, 168-205.

[2]Halliday, M.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Meaning [M]. London: Arnold, 1978.

[3]Halliday, M., & R. 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Geelong: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

[4]Malinowski, B. Coral Gardens and Their Magic [M]. London: Allen & Unwin,1935, 2.

[5]岑群霞. 语域偏离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5(03):80-83.

[6]胡壮麟et al.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

刘佳(1997—),女,汉族,陕西延安人,文学硕士,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语用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