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潘鑫
  
速读·中旬
2022年3期
贵州省普安县第二中学 贵州 普安 5615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以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感悟文学艺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于初中语文阅读课堂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和考试文化束缚,实际的阅读教学对美育的关照不足。基于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调查,分析阅读教学设计、授受方式、技术手段中的美育困境,从环境、教师、学生等方面进行归因,提出立足于阅读文本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创造与多元评价路径,以期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美育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

1 引言

在初中阶段,语文课堂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表达思想的有效工具,文章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在语文课程中落实德育内容,能更加深刻的让学生培育良好的德育素养,体现语文学科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2 关注学生个人情感发展有效培养学生坚韧意志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所接触的人或事物也越来越多,具备了一定的人际交往圈,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心理难免会发生一些肉眼不可见的变化,学习压力的增加和人际交往压力的增加,会使学生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极易出现心理意志薄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害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会产生自我怀疑等。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在掌握教材内容知识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学因素进行充分性挖掘,以此来保证教师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从而使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以及生命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在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思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应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发展,利用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人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此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课内容时,作者通过自身痛苦经历,抒发了内心情感,体现了诗人虽身处陋室却依旧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内心情感角度出发,组织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精神,以家国天下为重,个人荣辱得失为轻,培养学生在艰苦中的意志,使其勇于攀登知识的高峰。文章表现形式为文言文,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情感的压抑,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基础上,有利于对学生的个人品质进行有效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并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逐步培养,使其从忧患中明确时代发展的重任,在树立正确三观思想的基础上勇于拼搏,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3 教师提升审美品质,激发审美情思

在阅读教学中,虽然课程标准日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始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引路人,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也指出,教育中审美素养关系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不仅要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实现对学生审美素养各要素的提高,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审美品位,方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审美主导作用,努力提升审美品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审美情思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首先,要求教师注重提高自身人格素质,丰富美学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比如多阅读美学理论相关的书籍,积累一定的美学理论,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独到的应答进行点评时能更好地尊重学生审美感知。其次,教师要学会运用幽默风趣的审美语言。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就离不开教学语言美,它除了具有高效传播知识的特点外,还有融合教师个性化的审美色彩,给学生以美的启迪之功用。美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幽默风趣。这有利于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彼此的身心都得到放松。需要明确的是,教师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学,不是为了哄学生开心,而是要跟具体的阅读内容结合起来,做到“寓庄于谐”的美育效果。

4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微课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主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讲解,教材上图片数量有限,学生无法获得对阅读内容的形象化理解。利用微课视频,教师则可以添加有关阅读内容的图片,提高教学内容的形象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除视频之外,教师还可以引进各类不同结构的资源,包括视频资源、音频资源等,多种资源相互结合可以将阅读内容更加全面立体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获得具象化的认知,深化理解。微课视频的引入能够使学生与课文中的阅读内容快速建立起联系,缩短学生与阅读内容之间的距离,以让学生真正体会身临其境的感受。

例如,在针对《黄河颂》这篇文章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微课视频作为辅助手段。《黄河颂》是现代诗人光未然1939年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内容,展现了黄河的豪迈,并将其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加入有关黄河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直观体会黄河水奔涌前进所展现出来的波澜壮阔,体会《黄河颂》中所描写的“一泻万丈、浩浩荡荡”。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插入《黄河大合唱》的音频内容,利用音频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感悟《黄河颂》的阅读内容,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政内容,收获德育成果。

5 结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美育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教师须将学生基于阅读的审美感知与审美创造进行有机统合,在学生感知课文中不同形态美的基础上,强化其创新意识,促成学生的审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玲玲.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力培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2]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

[3]刘芳.“互联网+”时代下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19):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