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探究

朱坤
  
速读·中旬
2022年3期
青铜峡市教育局 宁夏 青铜峡 7516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日益增高,对学校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学校及家长的双重期望下,负担沉重。同时,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导致教育产业链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扰乱了教育规律,严重影响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双减”政策因运而生。

◆关键词:“双减”课后服务、校外辅导机构

一、“双减”政策的目的意义

“双减”政策主要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即“双减”政策主要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和校内教育两方面。校外培训方面,要求限制机构数量、培训时间、收费价格,严格教学内容行为、随意资本化、广告宣传;校内教育方面,要管好教育教学秩序、考试评价、教师违规补课,提高教育质量、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双减,既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又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

二、展现学校教育教学新形态

在“双减”的力促下,学校教育教学要更加高效,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

1.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进一步增强教育观念的转变的力度,这是适应“双减”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和选择。各学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转变,仍然墨守成规,“双减”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变革教育观念,既是教师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在专业路上从容前行的先决条件,更是教师适应“双减”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2.教师教学技能的转变

首先,改变教师的备课模式。减负提质,教师必须从认真备课做起。在“双减”新形势下,既要把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去,又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会学”,备课是关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结合新课标深入研究教材,要在学情了解的情况下,备教材、教法、学法、教具,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大功夫。其次,要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坚决杜绝“满堂灌”的旧有模式,在课堂上要弱化教师的“绝对权威”,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参与,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生动学习,快乐学习创造条件,努力实现由“教知识”到“教方法”,由“学会知识”到“会用知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3.学生作业的转变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根据新规,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学校要严格执行最新作业标准,防止出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现象及变相布置作业情况发生。同时,教师要对学生作业进行精细化分层设计,杜绝平均“喂食”及题海战术,解放学生身心,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提振其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

4.课后服务的转变

课后延时服务之前,称之为课外活动,时间约为半小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步入快车道,家庭教育管理问题日益突出,课后延时服务因事而生。2017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此项举措,旨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有效解决按时接送学生的重要措施,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教师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同时在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安全。

三、规范校外辅导机构培训行为

1. 坚持从严审批机构。近年来,由于庞大的教育市场,令人眼红的利润,民办教育培训行业逐渐火爆,参与的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杂,安全隐患、构学矛盾频频发生。校外辅导机构乱象已给校内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严重冲击,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对于此类现象,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同时,要对所有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重新评估审核,重新发证,对不符合标准的校外培训机构要坚决取缔。

2.规范培训服务行为。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为提高子女学习成绩,选择线上或线下的培训班来提升自我。随着不断发展,暴露出越来越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为了广招生源,各类培训机构花样辈出,各类名不副实的虚假广告、形同虚设的规章制度、良莠不齐的教师、杂乱无章的教学内容、随心所欲的教学设计,给本就混乱的校外培训更添雪上加霜。为规范培训管理,教育部门应在“双减”的基础上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督查力度,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不得聘用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应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

“双减”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将减轻家长的负担,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同时也警醒所有教育工作者,要恪尽职守、尽心竭虑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景. "双减"背后的政策导向与实践探索[J]. 中国民族教育,2021(09):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