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讨

杨森
  
速读·中旬
2022年1期
重庆市黔江区沙坝镇中心学校 重庆 黔江区 409000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让学生能通过自身的观察,具体的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了解科学知识。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验教学更利于学生探究、理解科学魅力,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但现阶段由于很多因素,限制了实验教学的开展,本文如何就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方发。

◆关键词:实验教学;有效性;小学科学课

实验教学是指通过直观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得到实验结果,了解科学原理,在实验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亲身参与。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实验课程设计不完善;学生不遵守实验规则;实验材料不充分;课堂效果不明显等。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改变,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意义上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本文结合一些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

实验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需要有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确保上课效果。现阶段很多实验课程都是老师讲解实验过程得出科学原理,很少让学生亲身去参与,这就使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所以想要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教师课前做好实验设计

首先就是老师在开展实验课程前要做好设计,做到有的放矢。老师应该熟悉教材体系,并明确每节课的实验目的,同时做好相关的实验器材准备。最主要的是在课前进行预演。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一点差错都会导致结果有偏差,所以要在开课前反复实践,完善实验设计,最好做出备选方案,避免出现意外情况,确保实验课程可以顺利开展从而保障上课效果。例如在《面包发霉了》这节课中,要求学生观察面包发霉过程,从而知道霉菌的生长条件,在实验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霉菌的生长,这就需要老师在上课前进行反复测验,得出最合适的生长环境,确保实验结果。

2.培养学生正确实验习惯

其次由于小学生自律性较差,喜欢自主行动。就会出现教师还在讲授,有些学生就开始搬弄实验器材的情况,导致不清楚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会出现一些事故;除此之外,由于年龄的限制,很多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真正意义,当做是游戏去玩,整节课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但课堂效果不尽人意。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前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习惯,如进入实验室时要求学生排好队伍;规定实验开始前不要碰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小心操作器材;实验结束后按照要求归放好实验器材等。通过规则的制定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习惯,从而保障上课效果。

3.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

最后合理的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没有一个实验可以脱离实验器材,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相互配合,从基础上保障实验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首先作为学校,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实验器材室,把小学阶段使用到的实验器材都归纳其中,教师在使用时只需要做好记录,上完课归还进来就可以;其次作为教师,要明确每一节课中使用到的器材及使用的份数,检查好器材是否有问题,提前准备好,做好记录,避免上课中出现问题;最后作为学生,要认真听科学老师的介绍,认识实验器材,按照规则操作器材,使用过程中轻拿轻放,爱惜器材。

二、实验中激发学生兴趣

现阶段的学生正是好奇心最重的时候,所以老师要抓住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确保学习效果。

1.创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科学课程教学方式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做,学生在下面看,再给学生灌输科学原理,学生难以提起兴趣。对于科学课程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课堂上创建出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立一些趣味游戏引入课堂知识。例如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准备不同材质、长短、厚度、宽窄的直尺,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尺子发出声音,在学生可以使尺子发出声音后,将游戏难度升级,让学生想办法使尺子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再让学生观察不同声音下尺子的振动情况,一步步带入课堂主题。除了设立游戏之外还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等其他形式,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出合理的情境,提升学生兴趣度。

2.利用学生好奇心,设置悬念

除了创建合理教学情境外,也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悬念。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事物感兴趣,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好奇心非常强,教师可以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度。例如在《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课中,教师准备一团橡皮泥,让学生推测它在水中是沉是浮,老师再将橡皮泥放入水中,发现橡皮泥下沉,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想一下如何让这团橡皮泥在水里面浮起来?通过这个问题就可以提起学生的积极性,利于实验结论的得出,提升课堂效果。

三、实验后及时反馈,持续探索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就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素养。教师在教授科学知识时不仅要将目光放到课堂中,更要注重课后的反馈,让学生具有持续探索的能力。所以在实验课后要积极去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更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知识带到生活当中,探索生活当中的科学原理。例如在讲解完植物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当中的植物,鼓励学生制作一个《植物手册》,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走进世界,探索世界。

总而言之,想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提供优质的实验器材;教师应该推陈出新,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顺应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夕成.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J]. 环球慈善, 2019, 000(006):P.1-1.

[2]戴志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反思[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8):235-235.

[3]卿毅.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8).

[4]谷海波.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 012(009):195-19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