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对小学体育课减负的思考

张琪
  
速读·中旬
2019年3期

摘 要:现今,体育课的现状是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针对这一情况,我结合外来务工学校特点,反复研究课标,尝试对体育教学进行自己的教学改革,那便是快乐游戏教学法。快乐游戏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为主,旨在以多变灵活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有差异的辅导,使每个学生在体能锻炼的过程中,也收获运动技巧与运动的快乐。

关键词:游戏;兴趣;快乐

体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发智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没有充分的间歇、休息时间。疲劳没有消除,长期过分的学习会使大脑机能能力呈现下降趋势,负荷过大,机体没有足够的适应时间,或者超过了机体所能承担的最大负荷限度,这样易引起疲劳,不利于机能能力的提高,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从而也就谈不上成才了。所以体育课减负成为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

为了能达到所谓的整齐划一,有时不断的训练学生的技能,反复单一的联系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练而无趣

(二)与课程标准相违背,跟着自己的“感觉”上课

不研究课标,不研究学生,只为了最后的考核达标,如此教学,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停滞不前,提起体育课就感到很疲惫,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

(三)体育活动单一,成了纯粹的技能训练课

违背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每堂课只有单一的活动,剩下的就是大量的技能训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初次上体育的兴趣了。这也造成了学生的排斥。

如此多的问题积压,学生怎能在体育课上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又如何提高身体素质,掌握技能要点呢?看到课堂如此压抑,学生如此抵触课堂,我不断反思,在大量技能训练强度下,学生素质仍然不见提高,问题肯定出在教师身上,于是课下我搜集资料,查阅优秀案例,得出了结论:一堂优秀的体育课,有趣、丰富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二、减负做法

针对这一情况,我进行了自己的体育教学的改革——快乐式教学。快乐式教学模式就是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间互动、互助、互学的过程,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

融洽的师生情感,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在情感上给学生“减负”。

(二)利用风趣精彩的语言,巧妙地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例如:在课堂上有时发生违反课堂纪律,对这些学生在批评教育的同时,我会给他出一道题,如,模仿一种动物行走或表演唱歌,这样一来,学生从心理上乐意接受,逐渐养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三)选择适合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还处于生长发育期,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教学可采用故事形式,把学生非常熟识和喜爱的运动项目等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将障碍跑内容演化成一场战斗,需要学生爬过草地、跨过壕沟去攻占碉堡,用投掷羽毛球、鸡毛毽、纸飞机等代替掷沙包、垒球,这些内容不仅学生练习兴趣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课堂上适度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度”,让他们动脑筋,边想边练,去尝试、体验,并与同伴切磋琢磨,互相交流,逐渐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例如,让学生领操,经过准备有的上武术,有的上舞蹈内容,有的可以把准备活动编成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唱边模仿,使学生们在想象中即学会了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和睦,教学充满乐趣。

三、总结

体育课减负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快乐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这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充分地掌握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要求教师有责任心。由于是快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兴趣出发,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要做到松紧适度,放中有收,收中有放,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减负”后的乐趣。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